English

文科学报编辑的要务

2002-03-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西山 我有话说
深大学报自1984年创刊以来,在各级领导和全校教职工的关怀和支持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闯出了自己的办刊路子,形成较为鲜明的特区特色,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阵地、深大教学科研的学术园地和海内外人士了解特区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经济文化建设的窗口,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获得较高的评价。笔者1996年调入深圳大学从事学报编辑工作,算是“新兵”,有幸忝列其中。回顾18年办刊实践,我觉得作为一个文科学报编辑,正确处理好学术与政治、品牌与特色、规范与创新、编辑与作者这四个关系至关重要。

一、学术与政治

出版物是思想、知识和信息的载体,编辑具有政治责任和学术责任,守“土”有责,政治与学术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学报的定位应在“学术”两字。学术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光,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系统化,其价值在于“创新性、探索性和学术性”。学术以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为己任,因而其以社会效益为行为规范,不媚俗、不猎奇、不逐流。学术是精神生命的本质律动,需要一种精神勇气,需要一种责任和执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术期刊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还具有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的意义。学报编辑就应该是人文精神的守护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精神文化产品的把关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正是因为如此,学报编辑要做好本职工作,不仅要具有前瞻的学术视野、博厚的学术底蕴、博约相谐的知识架构、学术规范意识,而且要有一种为学术求索的精神。学报编辑对“问题意识”的关注,对学术思潮的热情,对精神文化流向的预测,对时弊偏颇的矫正就是一种沙里淘金的本领,一种采璞输玉的创造。21世纪的学报编辑不仅只是对稿件的选择、加工和引导,担当文化传播的中介,而且要实现从文化传播到文化创造、从文化选择到文化建构的双重超越。

但是,学报的编辑工作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提倡,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每个出版物都要弘扬主旋律,为改革开放鼓与呼,这是学术中的政治。我们深圳大学学报经常刊发一些港澳问题的研究论文,有的文章在发表前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妥当甚至错误的提法,我们都及时做了纠正,避免违反党的出版方针的现象发生;在纪念建党80周年,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的过程中,我刊连续几期组发了“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专题”,受到深圳市新闻出版局表彰。

二、品牌与特色

期刊的品牌效应已引起学刊同仁的关注,许多人把它作为抢占市场、争取读者、发展自己的重要手段和致胜之道。学术精品的要求是论点新颖、论据确凿、论证缜密、有质有文。学报责任编辑要苦练内功、提高素质,在推敲观点、增删材料、调整结构、锤炼语言纠纰补漏上下功夫,使我们能拂土而见玉、淘沙而现金、登高而望远。鲁迅曾说,选本往往显示的是选者的特色,选者眼光愈锐利,见识愈深广,选本愈准确。

风格是质量的必然要求,如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的品牌效应是一项挑战性工作。精神文化产品必须突出学术特色,独具个性。正如邹韬奋先生所说:“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经过18年的努力,深大学报逐年形成了区域(地方)特色、学科特色和栏目特色。如我们设置的“海外学术信息”栏目介绍海外研究动态,就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编发“WTO与特区发展”栏目,以纪念特区成立20周年;我们及时报导在我校召开的“WTO规则国际研讨会”、新世纪广告教育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有较大的促进。

三、规范与创新

学报编辑活动技术性和规范性要求较高。学术规范既包括动态规范(程序规范)、静态规范(形式规范),也包括对学术目的、对象、范畴、方法、功能的规律性认识。它是最优劳动程序和最优传递方式的总结和表述。

但遵循规范不是取消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刊物生存之本。世纪更迭、社会转型和学术流变的新趋势将向学术期刊传统的办刊思路和编辑思维提出挑战。提高学报编辑创新能力已势在必然。编辑作为文化产业时代的新角色将在学报流程中发挥着创意、主导作用。如何实现规范和创新的和谐统一,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比如,学报的封面虽然强调严肃庄重,但我们的封面创意要使刊物严而不呆,活而不俗,充满个性和活力,在规范中具有多样性,在严谨中不失艺术性,使读者观其“颜”而知其“心”。

四、编辑与作者

编辑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编辑的生命追求、学养修炼、精神取向、读者意识都可以在作品中倾注和传达。一本好的著作和文章,也许可比作一块璞玉,只有精加雕琢,才能使璞玉尽显其光彩,著文尽显其光华,这就是创造。从此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赋予“为他人作嫁衣裳”以新的含义:做嫁衣,是编辑默默无闻的奉献,但另一方面,作者又是编辑的“衣食父母”。没有作者,我们就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要尊重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编辑和作者是一种共生互动的关系。

编辑角色表现为不求名利、不拘一格、不厌其烦的敬业精神,表现为无私无畏,无偏见成见的读者意识,以及热心、诚心、恒心、耐心的服务态度,案牍劳形、为人作嫁、甘为人梯的“钢筋”品格,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职业风范,表现为仁爱的心灵、坦荡的胸怀、道义的追求、强烈的自律。有了这样的角色意识,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就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就能达到编辑与作者互为促进、相互满意的效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