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代急救知识的科普精品

2002-03-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海云 我有话说
马年元宵节前,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资深老会员难得相聚的茶话会上,我听说李宗浩教授刚刚在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颇具特色的《生命链——新世纪急救访谈录》。这本10多万字的科普著作较全面地介绍了当代急救的理念、知识,以及在“万一”情况下如何自救互救的方法。是他继1997年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手记》后的又一力作。

当我还在“听说……”时,李宗浩走过来了。他笑了笑说,作为一个医生,把他自己的专业知识普及给民众包括其他学科的医务人员,这是他工作的一个部分。多年来,他坚持着在完成一本专著的同时,就要写一本科普书的习惯。这本《生命链——新世纪急救访谈录》写得比专著、译著艰难得多,因为“急救”的题材十分广泛,既有心脑急症猝死等日常生活中的危重急症,也有急性中毒、交通伤害等城市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现在,不少人把“急救”完全寄托在医生身上,再加上城市急救网络的不健全不规范,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等待中,把抢救的时机丧失了。李教授在这本书里对近10年来欧美最先进的急救理念和运作中最需要向医务人员和民众普及的急救知识技能作了介绍,所以,他用了“生命链”为这个词语为本书的题目。

我记得西方在1992年正式提出了“生命链”概念后,李教授不久即率先在国内学术会议和科普活动上积极提倡这一新的理念和知识。他告诉我,在总结了20世纪后40年人类与心脏猝死、意外伤害事件斗争的丰富经验后,心肺复苏(CPR)有了革命性进展,这些进展在2000年9月发布于圣地亚哥的“新世纪急救指导标准”中作了很好的反映。在那次会上,他对同行们说忠于原作、原汁原味地将急救方面的著作译成各国文字供专业人员阅读,是十分重要的;而深入浅出、情趣盎然地写成“科普”为民众服务也决不可忽视,因为最紧急、最重要的抢救时机在现场,在民众即“第一目击者”手中。

会后,李教授送了我这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生命链——新世纪急救访谈录》。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认为这确是一本难得的科普精品,于是写了此文,推荐给朋友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