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马尔罗的艺术看台上

2002-04-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萧恩明 我有话说
第一次接触马尔罗是上高中时从同学桌上随手拣起的一张报纸上,处在那样一个容易对很多人产生肃然起敬情感的年纪,安德烈·马尔罗这个法国人心目中已经固化的智勇双全、能文能武的英雄形象让当时的我产生了诸多莫名的崇敬与景仰,虽然当时不知道《反回忆录》,也不知道马尔罗在法国人民联盟中是如何的叱咤风云。现在想起来或许是由于马尔罗担任过法国戴高乐时代的总统府文化部长并访问过中国的经历,还有马尔罗那本选择中国作为故事的背景并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的杰作《人类的命运》,使这位与卢梭、伏尔泰、雨果等伟人一起安葬在法国先贤祠的大师让我感觉到了近代西方对中国以及东方珍贵而少有的关怀。

尽管马尔罗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有人评论他是“三分之一的天才,三分之一的虚假和三分之一的无法理解”,但是有一种说法是广泛为人们所接受的:20世纪,法国比他更有成就的政治家大有人在,但没人取得像他那样高的文学成就;比他更有成就的文学家也不乏其人,但没人经历像他那样传奇的一生,坐到如此的高位。他的确是一个在政治领域和艺术领域都能够纵横捭阖的人,《无墙的博物馆——艺术史》完全证明了马尔罗在艺术上的天分和造诣。马尔罗一贯主张创造别一个世界来实现生命的永恒,这别一个世界就是艺术的世界。他认为,艺术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修正,现实世界的生命是注定要死亡的,而艺术世界可以超越人类的处境,抗拒死亡,战胜死亡,它是人类最高价值的表现。所以,马尔罗是那样地沉醉于艺术的世界,沉醉于“不能杀死的不朽”,因此才有了马尔罗笔下游刃有余的“无墙的博物馆”。

整本书像是马尔罗在滔滔不绝地讲述,从提香讲到卢本斯,从流浪艺人的肖像绘画讲到现代的摄影技术,从哥特雕塑讲到柬埔寨舞俑,从拜占庭艺术讲到罗马式壁画,从一个艺术风格的过去讲到另一个艺术风格的过去,从一个复兴讲到另一个复兴……所有这些一时间可能让读者眩晕的关于艺术的信息是马尔罗关于艺术的记忆的收藏或者说是对于艺术的理解的收藏,当然他并不是靠想象来谈艺术,在如上的滔滔不绝中他还原了历史上的诸多艺术流派,重新整理了他们发展的脉络,同时在一个放宽了历史和空间的界限的条件下,构筑了马尔罗在书中反复提及的——无墙的博物馆。

这本马尔罗在上个世纪中叶创作的《无墙的博物馆——艺术史》的成就可能是后人很难超越的,不同于他的其他作品,在本书里马尔罗摆脱了可能有的好大喜功甚至把想象的才能和功绩归于自己名下的嫌疑,完全地展示了他本人在艺术思想以及对这种艺术思想的表现手段上的权威性和独特性。掩起书页,突然想起了安葬马尔罗的先贤祠的碑铭,格外有所感触——祖国念先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