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春林:思想在人生边上

2002-04-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伟 文 我有话说

《思想在人生边上》是王春林新出版的文学评论专著,24万字,不是很长,一口气读完后,那种快感和震撼却是持久而深刻的。作者对王蒙、铁凝、史铁生、李锐等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论敏锐深刻、鞭辟入里,而作者所用的批评方法由于深受新历史主义的社会文化学批评方法、存在主义哲学、文本批评和叙事学的影响,显得新鲜、独到而富于启发意义。

两次采访王春林都恰逢周末,他正往返于几个城市讲课。他是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担任教职,又有行政工作,同时兼任省文联理事,每天各种事务忙得很,学术创作只能在夜里11点以后进行。即使这样,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他已陆续出版文学评论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万字。难怪朋友们对他的评价首先是“勤奋”、写东西“来得快”。

王春林处于远离文化中心的山西,他说自己的评论是处在文化边缘的、“思想在人生边上”的评论。他注意到,由于受到逐渐膨胀的物欲潜在控制的缘故,时下走红的中国作家们所热衷于叙述的乃是都市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欲望故事,他们以这些欲望故事既刺激着同时也满足着正置身于欲望之海的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最近十几年,包括知识界与文化圈中的知识分子在内的人心,已变得相当激进浮躁了。而急躁着的人们甚至包括一些专事批评工作的职业批评家们,都丧失了耐心去细读、品评并阐释具象文学文本了。王春林反对文学评论中流行的宏观架构和理论预设,主张从细读文本出发,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对文本细微精到的解析中提炼或升华出带有普遍性的理论命题。他的评论原则是“边缘化的人生姿态”,也就是以一种疏离于时尚的浮泛浅薄和文坛名利场的浮躁喧嚣的局外人的姿态,对作家、作品乃至社会人生进行深入的反省与思考。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应该是一种尊重批评对象的学理性批评。这种学理性的批评对自己的批评对象首先应该做全面的条分缕析,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其次应该回归到当时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对作家道德人格的倾斜与缺失做一种合乎情理的分析解剖,以期进一步加

深对作家个体与时代文化的认识与理性把握。而尤其应该注意的则是要在没有任何理论预设的前提下,以自己的心灵去尽可能地贴近理解自己的批评对象,这样表现出来的才是真正真实的具有相当丰富复杂的精神内涵的活生生的作家形象。

著名作家李锐对王春林评价颇高,他说:“春林的声音是属于原野和高山的。在这个权力和金钱的狂欢节上,春林留下了自己冷静沉着的批判之声。”李锐认为,一个优秀文学家的成就,不在于他同别人合唱了多少相同的、流行的题目,而在于他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坚持和发言。他说,“与孤独同行是需要勇气和眼光的”,王春林就有“一种力排众议的执着和眼光”。

多年来,王春林的阅读与写作一直处于沉默状态,而近日举行的山西省第三届“新世纪文学奖”评选活动中,有两人获奖,王春林就是其中一个。采访中他没有多说这个奖项,倒是他的朋友提到他获了奖,要他请大家吃了顿饭。

36岁的王春林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探索已持续了近20年。他说:“文学已经渗透并融入了我的生命。可以说,没有文学,我的生存方式即不复存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