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春季书市移师地坛 差强人意

2002-05-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今年的北京春季书市移师地坛,这似乎给多年来平静如水的书市投去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文化宫书市已经形成品牌,移到地坛公园,读者能认同吗?尽管各项准备和宣传工作有条不紊,主办者和参展者心里还是捏着一把汗。

本届书市从4月30日开幕至5月12日结束,横跨“五一”、“五四”两节,历时13天。书市期间,客流量达90万人,属历届最高,销售量也达7000万元,而上届在文化宫举办的冬季书市,全部的销售量也不过2000万元左右。主办者算是松了口气,读者和参展单位看法又如何呢?

第二展区云集了不少文艺类图书出版社。一个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书市的展位有问题,我们是南北方向,上午下午都挨晒。总体上跟文化宫不能比,但书卖得还不错,主要是书的品种好。”文欣书店的老板则叫苦连天:“比在文化宫举办的书市销量差远了,多的时候一天能差一千多元。”一家连牌子都没挂的书摊老板认为,今年是他们第二次参加书市,第一次是在文化宫,没经验,卖得不好;今年调集了很多品种,儿童类的占了多数,卖的比上次好多了。

北京浮泽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说,他们今年准备了大量的文艺类图书,其中卖得最好还是《哈利·波特》和《魔戒》,主要是由于媒体宣传和影视带动起关键作用;另外儿童类读物多年在书市一直很受欢迎。他们感觉今年书市还算满意,毕竟是刚换地方,得到读者的认可也还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书市在地坛举办并非第一次。1995年,书市在首体的停车场举办,当时叫特价书市,主要是考虑到离学院区近,方便学生购书。当时规模不算大,只有200多家展位。后来规模逐渐扩大,1997年书市从首体迁到地坛公园,那年是团市委与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的,主题是倡导北京人健康文明的双休日生活,客流量只有22万人,展位只有500个。书市在地坛公园也只是举办了一次,因为书市最早发源地是文化宫,地理位置又好,从1998年又搬回文化宫举办书市。当时文化宫周围停车场都允许停车,交通尚不成问题。

从上届书市开始,文化宫周围变成绿地,书市的交通问题凸显出来。并且由于文化宫古树、古建筑都比较多,保护古文物的呼声日益增高。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今后北京的书市将从文化宫移到地坛公园举办,这主要出于地坛公园周围公交线路密集又在地铁线附近,能为广大读者从四面八方汇集提供方便的考虑。

书市组织单位有关人士介绍说,文化宫有300多棵古树,而地坛不到30棵;地坛的古建筑也相对较少,都是后来翻修过的。交通方面,地坛有4个大门,都设有停车场。

至于参展单位反映的问题,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浚解释说,展位布置不能两全。文化宫古树多,肯定凉快;地坛树少,但都为参展单位做了遮阳篷,主要为顾客买书方便。后来商家为扩大营业面积往外搭出一米的沿子,顾客又没有遮凉地方了。发现问题后,他们专门划线界定,仍为顾客留出遮阳篷的位置。有的参位销量大,有的销量小,刘浚认为关键是书的品种。长假期间书市的每个通道都水泄不通,如果还卖不动书,只能说明书本身有问题。

一位在北航上学的读者专程来到书市买书,他说自己每年都参加书市,临近书市那几个月,他就停止去书店了,攒着要买的书到书市一起买。今年在地坛买书,感觉书市还可以,就是有些松散;停车是方便了,只是公共交通还不如文化宫。对此,北京市青少年服务中心主任刘杰说:“地坛的整体展位布置不可能像文化宫那么整齐集中。因为文化宫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四四方方的形状,地坛办书市则按一条条路来布置展位。文化宫是在‘方块’里‘挤’书市,现在是‘逛’书市。放射状布置的书市,有树荫,既防晒,又安全,人流疏导方便。人们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读者初来乍到,可能不像在文化宫那么熟悉书的摆放。连续办几届下来,读者也会逐渐习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