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书不可勉强

2002-05-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每教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要求他们写一份读书报告。名为报告,其实只包括三个问题:曾经读过哪些书;最喜欢的一本书;喜欢的理由。在看学生的报告时,我发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几乎有一半的学生写了自己的困惑:以前的老师在推荐书目时,几乎都要首推鲁迅,但学生并不喜欢他的作品,因为看不懂。学生的困惑也由此而来:是不是我们的阅读能力有问题?

看到学生的困惑,我又想起了前一段时间在某晚报看到的一则消息。有人对在校的中小学生

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不喜欢鲁迅的作品。有人对此颇为担忧。

同样是因为读鲁迅,一边是“困惑”,一边是“担忧”。困惑的是,鲁迅这样的大家的作品,我怎么读不了?担忧的是,鲁迅这样的文学巨匠的作品怎么可以不读?

其实,无论是困惑还是担忧,都完全没有必要。

林语堂说:“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胚胎滋养出来的。其滋长自有滋养的道理,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逆势必无成就。树木南枝遮荫,自会向北枝发展,否则,枯槁以毙。河流过了矶谷悬崖,也会转向,不是硬冲,而是顺流而下,总有流入东海之一日。”一句话,读书应顺其自然,不可勉强。

读书本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前提是必须有兴趣,否则就成了件苦差使。看看许多大家的经历,真正沉浸书中,乐此不疲的,绝不是从威严、刻板的私塾先生那儿开始的。钱钟书最初的读书兴趣是从街边的小书摊开始的。丰子恺说他在私塾时最喜欢读的是《千家诗》,但他并不懂那些诗的意思,他感兴趣的仅仅是书上每页上端的木刻画。鲁迅本人也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在童趣满足的环境中读书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否则的话就可能对读书产生一种反抗心理。基于此,鲁迅非常反对违背读书常规的不切实际的所谓“推荐书目”。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一份很有名的报纸《京报副刊》开出一个“青年必读书”的题目,征求各位名人都来为青年开列必读书的书目。鲁迅借此机会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青年必读书》。文章如同一块巨石扔进了沉寂的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鲁迅为青年们开的什么必读书呢?他说,对于所谓的必读书,他自己“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鲁迅此言虽是愤激之辞,有其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但至少给我们为人师者提了个醒:在读书问题上,只能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切不可犟牛不喝强按头,更不必因为小读者的喜好与自己有偏差而担忧。

真正的读书是一种交流,是一种读者与作者的平等对话。钱钟书在他的《写在人生边上》序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上的Marginalia。”“不慌不忙的随便和从容”正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读者与作者的学识、修养、思想水平等必须是旗鼓相当,相差悬殊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任何人来说,有的书读得了,有的书读不了,这是很自然的事。不必因为是经典,是大师的作品就必须读,也不必因为读不了某种大家都叫好的书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否则的话,对于读者来说,可能不仅开卷无益,甚至如鲁迅所说,让“酒精”伤了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