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编辑要“自写”

2002-05-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天津日报文艺部 罗文华 我有话说
目前,我们天津日报文艺部的编辑们正在给孙犁编一部书,这部书将包括自解放初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孙犁在《天津日报》(主要是文艺副刊和《文艺》双月刊)发表的所有作品。初步统计了一下,这些作品有八十多万字,约占迄今为止孙犁发表的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孙犁的三分之一作品是发表在自己的报纸上的。如果没有一些历史的原因,如在50年代有领导提醒孙犁不要总在自己的报纸上发表作品(即“自写”),那么这“三分之一”也许会成为“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天津日报》是1949年创刊的,在此之前孙犁已经以其《荷花淀》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完全有资格、有条件在全国任何报刊发表作品,但他还是将大量作品(包括代表作《风云初记》)发在了自己的报纸上。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无可争议的重要作家,《天津日报》刊载过这么多他的作品,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无疑是一种荣耀。

孙犁的职业是《天津日报》的副刊编辑。当然,他在更多情况下是以领导者或指导者的身份从事这一职业的。但是,他确确实实认认真真地处理稿件,悉心培养了许多作家,其中有几位如刘绍棠、从维熙等还出了大名。他自身的写作使得他的编辑工作很有底气,他的编辑实践也使他写作的内容更加充实。《天津日报》有了孙犁这样的副刊编辑兼名作家,等于拥有一份珍奇的无形资产,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不仅约好稿约名家稿方便得多,而且社会上特别是知识分子对这张报纸总要高看一眼。人有人品,报有报格,《天津日报》如果没有孙犁、方纪,就如同《大公报》没有沈从文、萧乾,《文汇报》没有柯灵、黄裳,报格多多少少是要打一些折扣的。

如今,办得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报纸不在少数,发行量大,广告收入也高。报纸也是商品,属于文化消费,现代生活需要这样的消费。只是目前快餐式的报纸太多,有品位的报纸太少。一张报格高的综合性报纸,要有好的副刊,要有好的副刊编辑,最好是能写善写的副刊编辑。过去,一些报社的负责人认为编辑的工作只能是约稿改稿,而不能给自己的报纸写稿,因此很多有才华、有学识的编辑或者放弃了写作,或者把自己的精神产品“奉献”给了别的报纸。如今,受商品大潮诱惑,很多编辑热衷于跑广告、拉赞助、吃中介,副刊编辑在综合性报纸的编辑记者中最为清苦,他们坚守着副刊这块文艺圣地,编余“自写”一些稿件发表,理应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读者的理解。近几年,京津沪穗等地涌现了一批能写能编的中青年副刊编辑,有些已成为知名的作家或学者,他们的“自写”,简直是报纸的福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