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洗尽铅华求本真

2002-05-29 来源:中华读书报 邹亮 我有话说
《长河东去》是一本散文集。散文的魅力说到底就是一种人格魅力的直接呈现,散文的境界表现的就是作者的文化人格境界。翁先生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坦荡豁达的人生态度,铸就了“翁体”散文黄钟大吕般的风格。阅读《长江东去》有以下几点感受。

(1)知性对感性的超越

在传统的艺术散文中感性的“抒情”是散文必不可少的特点。直到九十年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出版,出现了理性思考的深厚凝重与艺术想像的诗性激情有机交融的“大散文”范式。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为中国当代抒情散文融入了历史文化气息。

翁先生的散文虽然也取材于历史,而且处处散发出历史文化气息,但他用一种客观的、理性的叙述文笔,摆脱了文人墨客惯用的“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套路,表现出明显的知性色彩。由于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反而获得了一种冷峻的艺术张力。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感官上的情感抒发,毕竟过于私人化,情不自禁的情感张扬不免有滥情、矫情之嫌,失控的情感不仅不易获得读者的共鸣,不欣赏的人甚至感到厌恶。翁先生的散文是知性对感性的一种超越,因为他不满足于对历史的单纯感悟,而是深入到历史现象的内部,寻找其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闪耀着知性的光芒。

(2)开辟学者散文的新领域

九十年代学者散文异军突起,独领风骚,学者散文至少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学者写的散文;二是强调才学、理趣的学者型散文。前者表示作者的职业身份,后者则强调作品的学术文化内涵。如果说通常抒情言志类散文是才情之作,那么学者型散文则是才学之作。

《长河东去》的散文风格让人联想起翦伯赞先生的《内蒙访古》。翦伯赞和余秋雨都将历史和文学结合在一起,开拓和发展了历史散文的艺术途径。而翁先生则在历史文化中加入了经济因素,将文学、历史、经济三者结合起来,以经济视角面对历史、面对传统文化,使历史散文获得了新视野。翁先生是这样界定他的散文的:“一种蕴含多种知识,融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深入浅出的学术型文学作品。”翁先生总是多视角地观察财政、赋税及其政策对社会、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以经济视角释读历史,讲述历史的变迁,表现出探索历史本相的科学精神。《长河东去》中许多篇什都是学术专题。如《远去的漕粮》研究的是历代的漕运史,为了写这篇文章作者还专门沿京杭运河实地考察,在占有了大量历史材料和实物图片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地梳理出来。在铁路运输取代运河运输、东北粮食产区的开发改变了“南粮北调”格局的今天,翁先生对漕运史的钩沉让人重温了这段历史,感到了历史的沧桑。《银鞘起落》讲的是银鞘杠解的历史,文中描绘了银子装鞘、杠解、起运、解送、运鞘入库的种种程序和细节,极具历史掌故的趣味性。直到山西日?昌票号的兴起,财政汇兑方式宣告了银鞘杠解制度的终结,让人感到了事物

兴衰的周期和历史的进步。翁先生总是用一种从小见大,再由大化小的方法,用细节来叙述历史,从大尺度分析历史,历史的厚重感和阅读的趣味性并重,用艺术的手法化解了财经历史的晦涩与艰深,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艺术才华。另一方面翁先生强调对历史的定量分析,重视技术性分析要素,让可信的史料数据说话,又表现出一个学者的科学精神。不仅如此,翁先生还搜集了大量实物、文书、票据的照片佐证文字,将学术思想与文学表述图文并茂地结合起来,开拓了学者散文的新领域。

(3)现实对历史的超越

翁先生的文章,贯穿了一种“经世致用”的创作精神。因为有切身的感受,很多在内心深处反复体验、思考过的历史问题,一旦迸发出来形成文学,就有一种现实的震撼力。翁先生的为人有中国文化中儒雅豁达的一面,也有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一面。翁先生的文章尽管都取材于历史,但是从写作的起点到文章的指归,都是社会现实。“现实→历史→现实”是翁先生散文的主要结构。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正因为翁先生用今人的思想烛照历史,从今天的角度洞察历史,打通古今,才使历史研究获得了现代含义,才使现实超越历史,从而起到借古鉴今的作用。如《偏旁的平衡》一文,从财政赋税与政权关系的角度探讨明王朝、李自成起义军和清军三种政治势力成败的原因。明王朝对亲藩受赐的田地实行免税政策,随着田地兼并的加剧,政府税源枯竭,而明末军费开支庞大,不得不加征“三饷”,尚存的纳税户分摊的税越来越重,最后不堪暴敛成为流民。李自成的“均田免粮”口号满足了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所以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然而他的“追赃助饷”的赋税政策只是战时的应急手段,一旦在建立政权之后成为长期的赋税征收方式,那只能是一种“劫掠政策”,动摇了军心,丧失了民心,导致了

败亡。横征暴敛和免税劫掠这两种极端财税政策的结局殊途同归,结局是败亡。文章强调了调节利益关系取得“偏旁的平衡”的重要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财政税收是涉及到民生国计的大事,以这个独特的角度切入历史,上涉及到国家政体、社会体制、政府运作方式、意识形态,下涉及到黎民百姓的社会生存状况和文化形态,翁先生打通古今,从历史到现实,从深度到广度,将点、线、面三结合起来,展开他的散文写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从《礼华财经历史散文》到《长河东去》,翁先生每一部作品面世都会产生很大的反响,喜欢翁先生著作的人遍及全国远涉海外,因为他的散文容量大,具有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现代感,翁先生的散文“洗尽铅华求本真”,具有持久的阅读价值。

《长河东去》, 翁礼华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