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群魔》不该缺少的一章

2002-06-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训明 我有话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的重要作品《群魔》(又译为《鬼》、《恶魔》),长期被苏俄评论家视为攻击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反动作品,自20世纪30年代初起被封杀了20余年,直到1957年才在10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第7卷中重新露面,1974年又编进了30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我国现有的两个译本(南江译《群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娄自良译《鬼》,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尽管都是依据10卷本文集的第7卷,但还是有一个重大差异:后者的译后记说明,这本小说第二部第八章《伊凡王子》之后,本来还有第九章《在季洪那里》,只因连载该小说的《俄罗斯通报》杂志的编辑卡特科夫反对才未付印。卡特科夫为什么要反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又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意见,并在随后出版《群魔》单行本时也没有将此章收进去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得了解它的主要内容。

在得知彼得·韦尔霍文斯基即将杀害沙托夫的第二天早上,斯塔夫罗金到斯帕索·叶菲米圣母修道院去见长老季洪,将自己事先印好的“自白”拿给后者看。“自白”中承认他寓居彼得堡时曾奸污房主的女儿玛特辽什卡,而这女孩当时才11岁(此据10卷本文集,全集作14岁,又有人谓陀氏手稿中作12岁)。不久,女孩即自缢而死。由于受到良心的谴责,他违心地娶跛脚女人马利亚为妻,并移居国外。但是那惨死的小女孩的幽灵一直跟随着他,使他痛苦不堪。为了摆脱痛苦,他写了这份“自白”,并且印了300份带回俄国,准备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公布。

季洪认真看了斯塔夫罗金的“自白”,认为这与其说是忏悔,勿宁说是炫耀自己的罪恶,是在对世人挑战,并且预见到他很快又会犯“可怕的罪恶”。

卡特科夫之所以坚持删除这一章,显然是因为斯塔夫罗金的“自白”中含有奸淫女孩的不道德内容。他这样做既是为自己刊物的命运着想,也是担心陀思妥耶夫斯基遭受诽谤。作家1881年去世后,其遗孀亦迟迟不愿发表这被删除的一章以补足全书,直到1906年才披露其中的第一部分,而斯塔夫罗金奸淫房主女儿这一关键部分,仍然不肯拿出来,这更突显了该章内容的敏感性。1920年,俄罗斯学者科马罗维奇在论文《小说<群魔>中不为人所知的一章》中认为,此章之被删除,是因陀氏生前发表《群魔》时,即有人将他与小说中的斯塔夫罗金等同起来,称他为贪淫好色的“德萨德侯爵”。此如,曾与陀氏共事的斯特拉霍夫在写给托尔斯泰的信中就这样攻击《群魔》的作者:“他像禽兽一样好色,对于女性之美丽可爱缺乏任何趣味与感受。”不仅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对人谈到他本人似乎亦曾奸淫过女孩。然而,我们不应忘记,小说并不是自传,《群魔》中的斯塔夫罗金身上可能有作家本人的某些因素,但绝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而要考究这一人物身上的自传性因素和臆想因素的百分比,那也是极少数有可能并有兴趣直接查阅档案史料的学者之事,至于广大读者乃至研究者,关心的主要是作家所创造的这个人物到底有哪些特点,可信程度如何,形象是否鲜明、生动,作家通过这一形象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既然是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辛辛苦苦写成《在季洪那里》这一章并交付发表的意愿就应当受到尊重。如果说当时迫于情势与编辑的要求而不能发表,那么,在作家本人和其他可能受诽谤者都已亡故之后,该章就应堂堂正正地恢复它在《群魔》、在这位俄罗斯文学巨匠作品中本应占有的位置。或许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自1990年以来,俄罗斯就出版了好几种含有这一章的足本,其中包括莫斯科和谐出版社1996年推出的会评本《群魔》(1974年的全集本虽收入此章,但只作为附录,并未纳入正文)。

除了尊重作家初衷与事实之外,恢复被删掉的这一章,还有助于充分展示《群魔》这部小说结构之完整,深刻揭示斯塔夫罗金这一重要人物内心世界的丑恶与复杂。

如同小说中的另一人物彼得·韦尔霍文斯基,斯塔夫罗金也是一个大魔王,而且比前者更富于诱惑力。此人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贵族青年,上过显赫的皇村学校,在近卫军中当过军官并在上流社会出尽风头,复为决斗而被削职为兵,不久因在波兰作战有功而恢复军职,但很快又退伍过起浪荡生活来,结识了暗杀集团首领彼得·韦尔霍文斯基;在西方漫游期间,他参与组织暗杀集团,为之拟定纲领。随后带着印好的《自白》回国——这便是《在季洪那里》一章之前斯塔夫罗金的简历。而这一章的“自白”,不仅如上所述,使读者知道斯塔夫罗金之所以会与跛脚女人马利亚结婚,是想摆脱因为奸污女孩、使之自杀而导致的良心责备,而且还交待他在结婚前还勾引过一个熟人家的女仆。在“自白”之后,作者又写了斯塔夫罗金与季洪长老的一番对白,以其生花妙笔揭露出:这个魔鬼对其所犯奸淫女孩的可怕罪行并未真心忏悔,而是想通过散发数百份“自白”公开向社会挑战,发泄他对世人的仇恨。在他离去之前,当季洪预言他即将犯下新的恐怖罪行时,他对此并不否认。不久之后,他就直接或间接地杀害了他的妻子马利亚及其哥哥,他的情人利莎,他另一个情人的丈夫沙托夫,而恐怖集团成员基里洛夫的自杀也与他的思想毒害有关。不过,斯塔夫罗金虽然恶贯满盈,但毕竟与彻头彻尾的魔鬼彼得·韦尔霍文斯基有所不同:他曾经产生过忏悔念头,也没有接受后者要他自称为王、统治天下的建议,而是选择了自杀的结局。

《在季洪那里》这一章不仅在内容上重要,在整本小说(包括三部)的结构上也不可或缺,许多章节都与它有着或明或暗的呼应关系。例如第二部第一章《夜》末尾,沙托夫对斯塔夫罗金说:“听我说,您去见见季洪吧。他本是主教,因病退休了,住在本市,就在我们的叶菲米圣母修道院里。”斯塔夫罗金问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就答应了。这是本书首次提到季洪。而在这之前不久,沙托夫在打过斯塔夫罗金一耳光之后故意问道:“您当真在彼得堡参加过兽性的秘密色情团体吗?德萨德侯爵当真可以向您求教吗?您当真引诱和奸淫过孩子吗?”后者沉默许久之后才回答说:“我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欺负孩子的不是我。”他回答时脸色煞白,两眼射出怒火。这显然指的就是奸淫女孩之事,也为《在季洪那里》埋下伏笔。紧接着一大段有关美丑与快感以及斯塔夫罗金与跛脚女人结婚原因的议论也包含同样的用意。

以上例证都是从《在季洪那里》之前的篇章中取来,而在此章之后,甚至在全书的末尾,也不难发现与它相关之处。比如第三部第三章《罗曼史的结束》中,莉莎在离开斯塔夫罗金之前对他说:“我应当向您承认,早在瑞士的时候,我就深信不疑,您心中有着某种可怕、肮脏而又血腥的东西……同时它还把您置于非常可笑的境地。”听罢此语,他顿时脸色发白,绝望地大喊大叫。无论莉莎是否有意暗示他奸污女孩之事,他都觉得自己的这一心病被触痛了,因而恼羞成怒。

凡此种种表明,《在季洪那里》一章对于《群魔》一书至关紧要。当年被删既属无奈,而今恢复理所当然,但愿能早日看到包括此章在内的真正全译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