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蜡烛”编辑亦风光

2002-06-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河北省辛集市育红街鸿杨胡同11号 张诚 我有话说
罗文华先生在《编辑要“自写”》(载《中华读书报》5月22日“读者看法”专栏)一文中,呼吁副刊编辑多在自编的报纸上发表作品,并举例说,《天津日报》因为有孙犁这样的副刊编辑兼名作家,将“他大量作品(包括代表作《风云初记》)发在了自己的报纸上。”才使“社会上特别是知识分子对这张报纸总要高看一眼”。这全是由衷之言。但是孙犁对此举却不足为训,指出,“因为我是随写随发,“文艺周刊”就成了近水楼台”,也着实令人感慨。试想,如果我们的副刊编辑,总去先得月,每期都以“自写”占去相当的版面,久而久之,岂不疏离了作家,岂不失信于读者?

由此想到,1960年,我在《河北文学》杂志作编辑时,主编田间先生鼓励大家,在搞好编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创作,可谓明智之举。当时还听到韩映山、万国儒等一些文学作者,把《天津日报》文艺周刊的编辑邹明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赞扬邹明是只知道种花、护花,而不栽剌的文坛“伯乐”。有时孙犁写了东西,自己拿不准,也要请他给看一看。尽管邹明很少“自写”,没有当上作家,但却成为有创造性格的编辑,创造着荣耀的事业,也创造着难忘的人生和友谊。“大批中青年作家都是他的朋友。丁玲、舒群、康濯、魏巍对他都很尊重,评上了高级职称,还得到了全国老编辑荣誉奖”(孙犁:《记邹明》)如此说来,《天津日报》悉心培养了许多作家,不仅仅是作家兼编辑的孙犁先生的名望,其中也有很少“自写”,却甘愿为他人做嫁衣的邹明编辑的血汗。

编辑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照孙犁先生的说法,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道之处,并且始终如一的和作者维系着情感。然而时下有些副刊编辑,确不那么令人满意。前不久,定居南宁的老作家李英敏来信说:“现在,好像文革初期,红卫兵包揽一切,一、二篇短文都难以在他

们把持的报刊上发表”,说明许多同道,也有类似我的这种感觉。

交结广泛,且有能力“自写”的编辑,当该受人赞誉,而勤奋敬业又能把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的编辑,更令人敬重,因为组稿、出报是编辑的主要职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