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学生叹息古籍难寻

2002-06-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你知道哪里可以买到袁小修的《珂雪斋集》吗?”北京某高校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的一位研究生向记者打听,“我的毕业论文写他,很想买到这套集子,但整个北京城都没有。”记者为此专门代他向这套集子的原出版单位上海古籍出版社咨询,结果却得知,自从1989年出版以来,这套集子再也没有重印过,而今连出版社也没有了。这决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据记者向首都部分高校古典文学专业的学生调查,古籍缺乏再版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多古籍自从第1版之后再版、重印的很少,而这些版本一般都是十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目前已经很少能见到了,给这方面的研究者造成很大的不便。以文学类的集部为例,从魏晋到隋唐一段,关于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嵇康、阮籍、庾信、鲍照乃至初唐四杰中的杨炯、骆宾王等人的集子,基本上都是上世纪80年代乃至五六十年代出版的,而今基本上没有重印。不少这一专业的研究生反映,因为买不到这些古籍,他们一般只好到图书馆借,但馆里就那么几本,借阅的人多,期限又短,十分不方便。有时候急了,只好复印全书。“复印倒没什么,最可怕的是连图书馆也没有,那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位同学很无奈地说。一位古典文学专业的教授指出,一般来说,10年左右就足以成长起来一代学人,古籍长期缺版对于他们来说会造成很多不便。“很难想象一代甚至是两代学人完全要靠图书馆的书籍来作研究,我认为,基本的专业书籍他们还是应该自己备齐的。”这位教授说。

但问题不是研究生们不买,而是他们根本就无从买到这些书,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记者为此特意采访了上海古籍和中华书局两家出版社的有关人员。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以上这些情况他们并不是不知道,不少读者都来信反映过。但古籍再版有很大的难度。首先,古籍发行渠道不够畅通,读者群窄,因而需求量不平衡,出版社很难把握。古籍的发行基本由新华书店一手包揽,新华书店本来是定位大众的,但古籍的专业性很强,并非大众的主要需求,新华书店进货时自然慎而又慎。比如,新华书店原来进了10本,一看不好走,只销了5本,下次很可能就不进了。这就使得古籍的发行没有保障,出版社稍不留意就会亏本。其次,目前出版体制老化,发行成果不能与个人挂钩,做发行的没有动力,许多本可以想的办法也就不能或不愿付之实践,因而很多古籍也就没有再版发行。再次,古籍出版社如今出版也走向多元化,注意力更多放在同属古典读物但学术含量高、凝聚几十年心血而成的前辈学人之作以及学术观点新颖独到的青年学人之书,文化元典的再版相对单薄一些。而且,出版社怎么知道哪些典籍该重印呢?毕竟新华书店这唯一链接中介反馈得不够,而出版社与古籍读者间又缺少直接供求沟通。所有这些原因就导致了古籍再版的可能性很小。

“古籍发行量小是不正常的。”中华书局的同志接受采访时多少有些低调。他们认为,目前作古籍研究和整理的人毕竟是少数,往后也会越来越少,再版古籍的难度自然也加大了。目前新华书店大多已经开始承包,承包后有经济效益考核,图书3个月卖不动,经济效益就会滑坡。古籍不比畅销书,甚至不比常销书,新华书店卖起来有难度,进货势必减少,再版也就会相应减少。不但新华书店有难处,出版社本身做发行也有难处。由于目前出版社已划出古籍整理、学术著作、工具书、普及读物、学生读物等好几块区域,个人负个人的责,古籍整理是最累的一块,编辑很少,这就使得再版的难度更大。该人士认为,再版跟不上与体制的局限确有关系,但发行也实在难做。至于怎么个难做,该人士却不肯多说。

从两家出版社的反馈来看,古籍再版的难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需求的反馈不足,导致再版无从做起;二是古籍出版的经济效益低下,导致发行和销售都不愿意涉及。针对这两点,两家出版社提出了一定的设想,一是借助网络,由出版社提供信息,读者反馈需求,双向交流,形成供求互动,从而决定是否再版。中华书局的一位同志设想:“以后干脆直销算了,也不放到新华书店漫天撒网,只是定点跟个人直接联系。在网上建立会员制的书店,针对专业读者群。”他们曾试过网上设立可供货书目,读者反馈意见栏,但要么库存没有,要么需要之人太少,再版不合算,不值得再印。此外,网络购书只能涉及部分读者,大多数读者还没有形成这种消费习惯,并不能统计出真正的读者需求。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出版社直接介入高校,比如在高校内定期发放古籍订单,统计之后公布需求结果,然后决定重印与否,但这方法实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一旦需求量很小,再版的可能性还是很小。

看样子,古籍的再版在一段时期之内要想顺利实现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而其中的根本原因,恐怕就在于古籍的需求量太小,出版社很难从中获取利润。但古籍的再版确实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一位学者指出,古籍的再版不仅是研究者的需要,在某种意义上说更是文化得以传承的手段之一。“时间的流逝足以消磨掉很多文化典籍,历史上不乏其例。持续、有规律的再版可以将这种可能性减小一些。”这位学者呼吁社会各方面能够对此加以重视,促进文化古籍的再版、流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