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飞火流星六月天媒体鏖战世界杯

2002-06-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随着世界杯的开幕,各家报纸媒体关于世界杯的新闻报道进入了一种白热化的状态。在报摊上随便翻阅,世界杯话题满眼都是,令人目不暇接。各种名目的世界杯增刊、特刊铺天盖地而来,一场媒体世界杯大战已然如火如荼地上演了。

专业报纸:两强死磕

对足球的报道,来自长沙的《体坛周报》和广州的《足球》无疑是最权威、最有影响的两强了。十强赛的报道已让这两强一时红透中国,世界杯这一巨大的商机就更是不能放过了。

《体坛周报》早在年初就安排了“奔袭日韩”专版用于世界杯的报道。但随着世界杯的临近,仅有一个专版,一周出三期的报道力度显然不能满足球迷的需要。为此,从5月18日开始,《体坛周报》由一周三期改为每日发行,成了“体坛日报”。世界杯期间定名为“BOOM飞跃世界杯日报”。“BOOM”是本次杯赛的会歌,有“飞跃”的意思,以此为名表达了对中国足球的良好祝愿。改为日报后其稿件质量并未下降,因为它不仅派出了23人的记者团而且这其中还有两大王牌。其一是记者李响,利用她与国足主帅米卢之间无人能及的私人关系,猛挖世界杯期间国足的猛料,这一招便吸引了无数球迷的眼球。其二是记者团中许多记者是《体坛周报》招回的海外记者。他们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和长期以来报道世界各国联赛积攒起来的经验与人缘,对参赛诸强“穷追猛打”,展开媒体轰炸。这些使得《体坛周报》在改为日报后发行量不断攀升。

《足球》也毫不示弱,同样从5月18日推出自己的世界杯日报,改变了过去星期一、三、五发行的传统。两大周报同时改为日报,一时间真是好不热闹。《足球》除了紧盯日韩赛事外还特别开辟了一个名家视点专栏,这个专栏不仅请一些足球界人士来评球,还请著名作家刘心武、人民大学的“教授球迷”郑也夫以及美女作家格子、翡冷翠等来评球,用这些人的名气与特别的思想语言来争夺球迷。

大众日报:群龙混战

与专业报纸相比,大众型日报对世界杯的全面报道相对要晚一些,基本上是从世界杯开始后展开的。但由于这类报纸本来竞争就很激烈,所以世界杯期间各家都有不同的动作,可谓混战连绵。《北京娱乐信报》推出了“世界杯掺和特刊”。“掺和”这两个字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无形中给人一种暗示:以中国队目前的实力,来世界杯也就是“掺和”一下。另外,利用自己与娱乐圈良好的关系,《北京娱乐信报》推出了赛事明星预测栏目,请来“东北人”雪村、“歌坛大姐”田震等人进行预测评论,颇有自身特色。

《京华时报》作为北京新崛起的日报,世界杯期间自然是强力出击,推出了24版的世界杯特刊并定名为“创世纪”,以显示中国人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而产生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京华时报》的杀手锏就更绝了,在世界杯期间推出“京华俏佳人”足球小姐大赛,在报纸上连续刊登“足球宝贝”的照片,用美女来为世界杯造势。此外,《华夏时报》推出了“奔袭世界杯”专版,《生活时报》则推出了“快乐世界杯”专版。不过,这场混战中最特别的却是《北京晚报》。世界杯尚未开战,《北京晚报》就先处在了一个十分不利的位置。世界杯的赛事基本上是在北京时间的下午到晚上举行,与晚报的发行时间存在矛盾。为此,晚报抽调各部门的精英组成《早报》编辑部,在5月28日一举推出创刊号,由于晚报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加上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使得《早报》这一新生婴儿的日零售量一下子突破20万份。

其他媒体:追风而上

世界杯这个诱人大蛋糕也让一些本与足球关系不大、隔得较远的媒体垂涎三尺,变着方儿来分而食之。《中国经营报》作为专业的经济类报纸本与足球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也推出世界杯专题,从产业化和经营的角度出发,大作世界杯的文章,倒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最让人惊讶的是记者发现连《检察日报》这样的专业报纸居然也耐不住寂寞,将其社会新闻版变成了世界杯版,不仅有赛事报道,甚至还有其记者的分析评论。世界杯对众多媒体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可见一斑。

热闹中的冷静思考

如此众多的媒体对一个赛事以这么大的力量进行报道,此前是十分少见的。媒体在热热闹闹的大比拼时也需要进行冷静的思考。首先,世界杯的比赛就这么多,这么多的记者媒体一涌而上,新闻内容对各家就显得很重要了。报道缺少特色、过于雷同只能使读者厌倦而形成媒体的内耗。记者这些天在一些酒吧与球迷聊天时发现,他们普遍表示看足球报道还是更愿意选择专业报纸,因为这些报纸比较有深度,大众型的报纸这一点还有所欠缺。其次,报道世界杯对各家媒体与记者都是一场考验,一些不负责任的记者随意制造假新闻,不仅影响到了国家队正常的训练与比赛,更在亿万球迷面前损害了媒体形象,对媒体以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媒体在热报世界杯的同时,也要多冷静思考,不可盲目冒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