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罗隆基的情感人生

2002-06-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耀杰 我有话说
●罗隆基(1898—1965)字努生,民盟创始人之一,鲜为人知的是,罗隆基与王右家之间才子佳人的情事,还是曹禺创作《日出》一剧的生活素材之一种。

●罗的学生沈云龙介绍说:“罗先生和他的夫人张舜琴似乎琴瑟并不调和,常常双双请假,过几日便见罗先生面部带着纱布绷带来上课,同学们常背后窃笑,这样经常吵架的夫妻生活,自难维持长久。”

●无论是田本相还是曹禺,都没有道破“王小姐”的芳名,直接挑明王右家是陈白露的生活原型的,是《走向世界的曹禺》的作者曹树钧。

●“王小姐也到我家来过,这样认识的。的确她长得很漂亮,也可以说迷人。当然,她不是陈白露,不是交际花。她是胡闹,她不卖钱的。我同她不十分熟悉。但是,她这个人一下子就把我写陈白露的形象点燃起来……”——曹禺

●现实生活中章靳以与王右家及罗隆基及张舜琴之间的四角情恋,与《今宵酒醒何处》中的夏震与梅璇及野村三郎及日本妇人之间的四角情恋,颇有相似之处。

一、罗隆基的才子风流

罗隆基是清华大学辛酉级的学生领袖,与闻一多、何浩若、浦薛凤、萨本栋、沈有乾、吴泽霖、钱宗堡等人为同班同学;又与清华校友王造时、彭文应、彭学沛四人,同为江西省安福县人,当年曾有“安福四才子”的美誉。

关于罗隆基在“五四”运动中的突出表现,王造时曾介绍说:

“罗隆基与同学何浩若得到城内各校学生举行示威,火烧了赵家楼,学生多人被捕的消息后,天时已快到黄昏,但他们还是赶进城里进一步打听详细的情形。当时知道各校为设法营救被捕的同学,决定一致罢课之后,即连夜赶回学校,次日紧急开会,决定与城内各校取一致行动。罗隆基以学生领袖的身份,走在示威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成为一名勇敢的‘五四’战士。”

同为清华校友的潘大逵,对罗隆基尤为推崇:“他是清华的一个高材生,中英文俱佳,中文尤为擅长,能写作,善辩论,得过清华国语演说比赛第一名。他颇有领导才能,是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

1922年7月,罗隆基与同班同学钱宗堡、闻一多、何浩若等人相伴赴美,在英美留学期间,他与闻一多等人发起组织过国家主义团体大江社。1928年秋天,罗隆基从英国归来任上海光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同时兼任由胡适担任校长的吴淞中国公学政治经济系主任及教授,成为以胡适为核心的“新月”、“平社”两个松散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随后还一度从胡适手中接编过《新月》杂志,正式开始了书生言政的笔耕生涯。

“九一八”事变期间,罗隆基在《沈阳事变》等一系列《益世报》社评中,对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进行了猛烈抨击,《益世报》因此一度受到停止发行的处分。当时胡适正好到天津办事,《胡适日记》中也就有了关于罗隆基的一段经典评估:

“今晚看晚报,始知罗隆基主持社论的天津《益世报》受党部压迫,封锁邮电,故今日的报不能发行,晚上罗君来谈,说他已辞职了。我们谈了两三个钟头。罗君自以为受国民党的压迫,故不能不感到凡反对国民党之运动总不免引起他的同情。此仍是不能划清公私界限。此是政论家之大忌。”

除了因“不能划清公私界限”而犯下“政论家之大忌”外,罗隆基的另一个致命处,就在于他才子型的风流倜傥、多情多欲。罗隆基的第一任夫人为张舜琴,第二任夫人即王右家,与王右家分手后,他还与浦熙修维持了多年的恋爱关系。关于罗的婚恋纠葛,潘大逵在《风雨九十年》中写道:

“当时我们在王造时家见面的时候较多。他经常偕王右家小姐(亦曾在美留学)一道前来。记得在我1930年回国之初,也曾与他的前妻张小姐见过面。他的前妻是华侨,在英国读书,罗与她是在英国结的婚。她给我的印象是外表本分朴素,喜清静,不爱社交,是基督教徒,与罗的性格迥然不同。清华同学对他们的结合颇感惊异,当他们在伦敦时,清华同学何浩若等数人曾到他家拜访,几位清华老同学不禁显露出少年时代那一派吵闹不拘形迹的作风,惹得罗妻大为不满。大家都预料到他们的婚姻一定不能维持长久。不幸而言中,回到上海不久,果然他俩便宣告离异了,后来罗就与王右家结了婚。”

关于罗张夫妇的不睦,罗的学生沈云龙介绍说:“罗先生和他的夫人张舜琴似乎琴瑟并不调和,常常双双请假,过几日便见罗先生面部带着纱布绷带来上课,同学们常背后窃笑,这样经常吵架的夫妻生活,自难维持长久。”罗的朋友李璜,则把罗张夫妇的不睦,单纯地归结为个人原因:“那个时候,老罗正在与他的太太闹离婚,他太太也是留美学法律的,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书,对老罗的浪漫,大概管束太严,因此小两口常常打架,闹得学生们都知道了,传为笑谈。”

罗隆基本人在给徐志摩与胡适的书信中,则把夫妻间的矛盾颇为动听地归结为对于“自由”的争取:“舜琴已于昨日离沪返新加坡,暂分开六个月。短期的自由争来亦不容易。将来,让将来照顾将来罢!”不过,由于国民党当局对于罗隆基为时不过几个小时的拘捕连同随后的解除教职,这“将来”一下子被提到眼前。1931年罗隆基只身来到天津就任《益世报》主笔,不久便与刚从美国归来的王右家“自由”到了一处。

二、王右家与陈白露

关于罗隆基与王右家的风流韵事,田本相《曹禺传》的说法是:“见过她的人都说她长得很漂亮,没有多么高的文化,但举止却落落大方。当时,她和《益世报》的罗某某同居了,罗某某去南开大学讲课,王小姐也跟着他坐汽车去,她的风流艳事在文化界流传着,她的打扮、风度都使人刮目相看。但她却不是交际花。”

把王右家当作陈白露的生活原型之一的曹禺,对于王右家的描述更具权威性:

“这个女人,长得漂亮极了,跟我的一个朋友很要好。后来这女的上了大学,又到美国去留学,回来之后,跟一个有妻子的报社总编辑搞在一起,这样的一个人物,使我想起社会上许多这一类的人,觉得非把她写出来不可。但是真的坐下来写之后,陈白露又不是原来那个女人了,许多情节都不一样”。(张绰、张卉中《老作家谈创作》,文载《光明日报》1962年4月3日)

“这位王小姐的父亲和我父亲要好,是朋友。王小姐也到我家来过,这样认识的。的确她长得很漂亮,也可以说迷人。当然,她不是陈白露,不是交际花。她是胡闹,她不卖钱的。我同她不十分熟悉。但是,她这个人一下子就把我写陈白露的形象点燃起来……”(曹禺与田本相谈话记录,见田本相《曹禺传》第176页)

无论是田本相还是曹禺,都没有道破“王小姐”的芳名,直接挑明王右家是陈白露的生活原型的,是《走向世界的曹禺》的作者曹树钧。可惜的是,这位曹先生把王右家改写成为“王又佳”,说是曹禺的干妹邹钧曾有过“王又佳的母亲与曹禺的母亲是干姐妹,交过兰谱,也是潜江人”的说辞;曹禺的第一任妻子郑秀,也说过“王又佳在美国留过学,交往的都是上层人物,达官贵人。曹禺的好友靳以曾经追求过王又佳,靳以人大气,老实,在女中教书,后被王背弃,为此精神上大受刺激,整天咒骂女人,发誓决不再娶妻子,曹禺还劝靳以‘要娶也不要娶这种女人’”。

1931年的章靳以,是一名刚从南开大学毕业的女中教师,他的名字为世人熟知,是1933年到北京与郑振铎合作编辑《文学季刊》以后的事情。以情理度人,就算是章靳以与王右家之间有过青梅竹马式的感情基础,王右家在罗隆基与章靳以之间做出取舍,也是颇为自然的事情;只是王右家以第三者的身份插足于罗张夫妻之间,无论如何也不太应该。至于曹禺的以王右家来“点燃”自己笔下的陈白露,却又根源于曹禺本人近乎天然的“原始的情绪”和“蛮性的遗留”。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曹禺早在1926年9月就发表于《玄背》副刊的处女小说《今宵酒醒何处》。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夏震与有着高贵的英国血统的梅漩小姐恋爱,由于广有钱财的日本商人“黑胖的野村三郎”的介入,梅璇只好暂且屈从于叔父的安排而投入自己并不喜爱的“黑胖的野村三郎”的怀抱,从而使夏震落入到酒铺里去纵于酒,到妓院里去纵于欲的失魂落魄之中。幸亏有夏震的同事谢文伟一直充当着爱情保护神的角色;梅璇又是一位以暂时的牺牲来换取永恒的情爱的女神式的人物,在“恶魔”野村三郎远在日本的家中恰巧又有一个能够降妖伏魔、以夷制夷的“妇人”;“心花已经枯槁”的夏震最终才得以于“今宵酒醒何处”的失魂落魄之中,获得了从灵魂到肉体的双重性的拯救与新生。

相比之下,现实生活中章靳以与王右家及罗隆基及张舜琴之间的四角情恋,与《今宵酒醒何处》中的夏震与梅璇及野村三郎及日本妇人之间的四角情恋,颇有相似之处。然而,王右家显然不是甘于奉献的梅璇小姐,张舜琴也没有降妖伏魔般制服罗隆基的特殊魅力,曹禺自己虽有神道设教与替天行道的“原始的情绪”和“蛮性的遗留”,却并没有谢文伟式的爱情保护神的魄力,最后便只好在《日出》中为方达生安排下一条活着就能够走向阳光天堂的新生之路,同时又为陈白露注定一条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才能得到阳光天堂的灵魂救赎的人生末路。

关于罗隆基与王右家的结合与离异,浦薛凤在《忆清华辛酉级十位级友》中曾有所交待:

“1936年春季,清华大学举行廿五周年校庆,予正在母校执教,邀请回校之辛酉级同学,有高长庚兄偕其长女、罗努生偕其女友王右家参加,是晚予妻佩玉与蔡旭岚(可选)之夫人张镇巽女士,在大礼堂各项游艺节目中,彩排梅龙镇,……此次是予与佩玉初次遇见右家。抗战期间努生与右家失和,势将破裂。右家坐在昆明停留片刻之飞机上,并未下机,而努生预知其行将到达,认为必定下机可在机场晤面,不料右家躲在飞机里面,始终未曾下来,遂使努生失之交臂。此一经过,系梅师母(梅贻琦夫人韩咏华女士)亲口面告笔者与(王)化成。盖梅师母受努生之恳求,亲由昆明飞到重庆代向右家劝解,预期电知吾俩,故同到珊瑚坝机场迎接。随即送往嘉陵江对岸汪山附近之郭(泰祺)公馆。便事实已到无可挽回地步。嗣后,努生亦到重庆,不时聚餐晤谈”。

三、罗隆基与浦熙修

罗隆基与王右家分手后,与名记者浦熙修保持了多年的恋爱关系,两个人最终并没有结婚。关于自己与浦熙修之间的恋爱关系及其他精神性、事务性关系,1957年7月15日罗隆基在《我的初步交代》中曾经交待说:

“这些年来我对《文汇报》的创立和复刊是相当关切的,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这一方面由于十年来我同浦熙修的私人友谊,我希望她把她的事情做好……”

重读韦君宜《思痛录》,竟然也意外发现了关于罗隆基与浦熙修的一些重要资料:

“罗隆基……是我们这些‘一二·九’学生经常请来帮我们说话的人。他家在天津,我就到他在天津的家去邀请过他。他在“五四”纪念活动时来清华讲过,痛斥胡适等人如何放弃了当年“五四”的传统。在西安事变时,他更加勇敢地到清华来,说蒋介石如何如何不得人心,说清华老同学只想做官……浦熙修和罗隆基有恋爱关系,但是她的出名完全由于人所共知的她早年参加的革命政治活动。在重庆时,她是著名的新闻记者,往中共方面跑得欢。她的妹妹浦安修是彭德怀将军的夫人。凭这条关系,她在重庆新闻界中号称‘浦二姐’,写了许多有利于中共的新闻。日本投降以后,她又跟着重庆文化界的人一起到了南京。在南京,发生过国民党军警动手打群众代表的‘下关惨案’。浦熙修也在里面,挨了打。解放后她来北京编辑《教师报》,当《文汇报》的记者,活跃如故。”

罗隆基一生无儿无女,他的晚年是在凄惨悲凉中度过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