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图书在版编目

2002-06-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由于“精品”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新技术的应用,使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了新的理念,无论是图书的内容还是装帧都令人耳目一新,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与统一。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作为国家标准而印在每本图书书名页背面的图书在版编目(英文缩写为CIP)数据的准确度却让人不敢恭维。根据近几年来图书馆利用CIP数据的情况看,该数据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错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分类标引技术错误,其出错率远远超过了图书分类工作允许的范围。主要表现为主题相似的丛书分类不一致;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不一致;分类标引中总论、专论混淆;分类级别过粗,如该仿分的未仿分,该复分的未复分,该细分的未细分以及多卷书分类标引不一致等等。另一类是排版印刷错误。如在书名、著者、字母和数字等方面的误排和漏排现象。由此可以看出CIP数据作为国家标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当然,也不能排除个别出版商出于某种不良目的而有意配上一个错误的数据。以上诸种错误的出现不仅要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纠正,而且还会因为CIP数据本身的权威性而产生误导,从而影响整个编目工作标准化的实现。

图书在版编目,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的书目数据,主要包括书名、著者、出版社、出版年、国际标准书号、主题词和分类号等项内容。1990年7月30日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12451-90)国家标准,并要求从1991年3月起实施。这对于图书情报界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图书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了书目信息与图书出版同步传递。

我国每年大约有4万人在从事文献编目工作,有了在版编目数据就可以做到一次编目多次利用,从而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编目效率和经济效益。由于CIP数据的出现,促使出版界和图书馆界都使用相同的著录规则、机读格式、分类标引方法和规范控制方法,CIP数据为各种书目建立起了共同的语言桥梁,使出版社及书店的征订书目和图书馆目录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CIP数据还能推动我国的图书编目工作向国际水平靠拢,缩小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为建立国家书目信息数据库,实现出版、发行和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管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出版社直接用CIP数据来制定预订书目、国家书目、机读目录等,可以减少许多用于编制新书通报、分发订单和做新书广告等方面的人力物力。CIP数据的介入还提高了我国国家书目收录文献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增强了国家书目控制的功能。

图书在版编目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而维护CIP数据的权威性则是出版发行和图书馆界共同的责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