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龙协涛:学术刊物也需要策划

2002-06-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祝晓风 文 侯艺兵 摄 我有话说

《北京大学学报》刚刚获得两项大奖:一是进入由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中国期刊方阵”的最高层次——“双高”期刊(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这是全国高校700多家社科学报中的唯一一家。二是在教育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开展的第二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北京大学学报》名列全国高校学报第一名,被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6月20日下午,我们闻讯在北京西郊找到《北京大学学报》主编龙协涛教授的时候,他正在和全国学报界的同行们开会。他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是:北大学报能有今天的成绩,首先因为她背后有北大,有北大深厚的学术资源,有北大校领导和北大学者们的全力支持,还有编辑部同仁们的齐心协力。

龙协涛教授还担任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长的职务,他说他这些年的主要工作就是一手编北大学报,一手忙活“学会”,学报和“学会”是他头脑中的两个兴奋点。

龙协涛于1964年考入北大中文系,1978年就调入北大学报。1994年,他开始主持学报工作,以提高学术质量为中心,着手对学报的改革,增强刊物的现实性、信息量和可读性。龙协涛认为,办北大学报这样的学术刊物,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所以,一方面北大学报办出了北大的特色,另一方面,又积极发表“校外”的著名学者龚育之、周汝昌、杨向奎、冯天瑜、敏泽、高放等人的重要文章,以及作者知名度不高或者没有知名度但却是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北大学报近年还发表了港、台等地著名学者如饶宗颐、金耀基、马树礼等人的文章,努力扩大学报的作者面。龙协涛认为,学术刊物也需要策划。改革后的北大学报,整体设计上体现了编辑的构想和创意,一些有影响的学术专栏如“百年学术”、“文史新证”、“北大学人”、“北大学术简讯”等,都是龙协涛提出来并付诸实施的。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北大学报已完成了两个重大转变:一是从原来的简单的论文汇编,转变为有明确的办刊方针、有整体的编辑价值取向、体现最新的学术成果的学术期刊;二是从一个学校的刊物,转变为能与全国性的名刊、大刊(如《中国社会科学》)竞争的开放式的学术期刊。北大学报从1997年起连续被评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编好北大学报,除了需要有编辑家的通达,还要有学者的素养。近年来,龙协涛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均有不俗的创获,20世纪80年代,他的《艺苑趣谈录》曾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此外,他还有《鉴赏文存》、《文学阅读学》、《读者反应理论》、《文学读解》、《现代美育教程》(与人合著)等多部著作出版,后者是国家“七五”社科规划项目,被北京大学艺术系等几所大学艺术教育机构指定为教学参考书。值得一提的是,季羡林教授读到他的《文学读解与美的再创造》一书后,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读这样的书真是一种享受。这让我立刻就想到几十年前在清华大学听到朱孟实先生(即朱光潜——编者注)课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在垂暮之年竟碰到了这样的情景,心中怡悦之情真难以形诸楮墨。”

龙协涛对北大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最近用韵文撰写的《燕园赋》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北大的美景、北大的历史、发展,还有北大的文化精神,该文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引起了燕园内外的热烈反响。

谈到北大学报今后的发展,龙协涛说,一是要把北大的品牌意识和刊物的精品意识结合起来,向着名校、名刊的目标再接再厉;二是继续加强学术激励和学术规范方面的工作。他说,“北大学报优秀论文奖”已举办了五届,在全国只此一家,有很好的学术影响,今后还要继续办下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