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莫世祥论——开展珠江口特区群落的系列研究

2002-06-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辰虹 我有话说
由香港、深圳、澳门、珠海组成的珠江口特区群落,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引领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龙头”。90年代中后期起,上海及浦东新区带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突飞猛进,迄今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重新认识珠江口特区群落的地位与作用,成为当地特区的学术界共同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莫世祥教授发表系列著述,提出“珠江口特区群落”的概念,据以概括雄峙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四个特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的地位和作用,探讨珠江口各特区及特区群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路向,引起了海内外同行的注意。他与黎小江共同主编《澳门大辞典》(广州出版社1999年出版,近200万字),获得第12届“中国图书奖”。他在《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发表《近代澳门贸易地位的变迁》,利用其主持整理编译的拱北海关档案资料,论述了澳门贸易地位经历的三大历史性变迁,尤其是近代澳门贸易地位起伏升降的历程、原因及其在奠定当代澳门基本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较为完整地揭示出澳门经济在连接珠江口西岸与香港出海贸易通道的地位、作用与演进轨迹。

莫世祥还在香港《中国评论》杂志发表论文《深港合作的发展路向》(1999)、《前瞻中华自贸区:珠江口特区四城市可先行整合》(2002)、广州《经济前沿》2002年第3期刊载其论文《港深珠澳经济联盟探析——珠江口特区群落入世后的合作战略》、香港商务印书局2002年1月出版的《新经济及两岸四地经贸合作》一书辑录其论文《珠江口特区群落的经济协作——以港澳合作为例》,等等。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港、深、澳、珠四城紧密相连,若论特区毗邻接壤之近、团聚结合之多,中国珠江口特区群落应属世界各地特区之最。珠江口特区群落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中一直起着率先飞跃的带头作用,迄今仍然是建构与发展中华经济圈的核心动力,其综合经济实力仍然领先于长江口经济区域。他以200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证明珠江口特区群落的总体经济实力迄今仍然远远超过包括长江口经济区域在内的祖国内地各个经济区域的发展水平:当年珠江口特区四城的GDP合计折算为15998亿人民币,相当于当年祖国大陆GDP的六分之一强;并以2863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差额,远远超过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市与江苏全省的同年GDP的总和(2000年上海市GDP为4551亿人民币,江苏省GDP为8584亿人民币)。事实上,到2001年年底,珠江口特区四城GDP的总和仍然位居飞跃发展的长江口经济区域的前列。学术界应该继续关注珠江口特区群落的社会经济发展,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

莫世祥认为,珠江口特区群落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社会文化观念的衔接程度较高,经济要素的交叉渗透与互补互利性较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展顺利,这是该地区经济即便面临自身发展困难以及周边区域经济竞争,也依然能够保持雄浑的发展后劲的内在原因。然而,珠江口特区群落的发展并不平衡,四特区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与机遇。历史上形成的东岸发展领先于西岸的定势,奠定了香港、深圳分别领先于澳门、珠海的发展格局,促使舆论较多地关注珠江口的沿岸垂直合作,即港深合作、澳珠合作;忽视了隔岸的平行合作及交叉合作,即港澳合作、珠深合作与港珠合作、深澳合作、深珠合作等。珠江口特区四城分则势孤,合则共荣,小合则小荣,大合则大荣。特区四城只有抓住建立港澳与内地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有利时机,优化整合区内经济资源,磋商区内合作发展战略,实现资金、物流的自由有效流通与人流的稳妥双向流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形成合理分工和协作配套,才能更好地提升各自的乃至整体的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再度起飞,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且为循序渐进地建立祖国大陆与港澳乃至台湾的更紧密经贸关系而探路引航。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华南珠江口入海处就会耸立起由港、深、澳、珠四子城组合的新的国际大都市,向全世界昭示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成就和中华经济圈的璀璨辉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