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诗歌能否进入高考命题?

2002-07-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2002年第5期的《新作文》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是谁阻塞了用诗歌吟唱的喉咙》,副标题则更为尖锐:质疑高考作文命题人。这篇2000多字的文章,引发了北大“五四”文学社关于“诗教”的现状与未来的讨论,更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甚至更远,中学语文课本中诗歌所占的篇幅就很小。仅从新诗在教材中被选收的情况看,厦门大学中文系高波先生认为目前中学语文教材中存在两个脱节,一是和新诗的现状脱节,较有影响的诗人和诗篇并未收入教材;二是和新诗发展的历史脱节,教材不能体现新诗发展历史中风格流派的丰富性。一方面,大家在呼吁完善诗教,一方面,从2000年起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诗歌在高考中初露头角。那么,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中,应该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能否给诗歌一个应有的、公正的评判?

诗歌在教材中比例大还是小

《新作文》编辑部的文章,提出了以中国诗教的传统为旗帜,把诗歌定位为“最能体现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形式,意在为诗歌在高考作文领域争取更高的地位,最终目的是为诗歌在中国文化领域争取更为重要的地位。

北大教授、诗评家谢冕说,目前的中学在诗歌教学上很薄弱,教材上所选的新诗内容陈旧,老师对诗歌的修养也有限,旧体诗还好一些,但在新诗上差距很大。他建议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一些新诗。谢冕说:“海子的诗选进去了,一首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首是《亚洲铜》,还有食指的诗。这些诗老师讲起来可能比较难。只有老师的水平提高了,有了一定的新诗方面的修养,才可以教学生。在北大的公共课里,我们开过这种教授写作诗歌的课程,效果不错。我觉得高考写作文不一定要定成诗歌,因为诗歌比较特别,在语法上就和其他文体不同,也不好评分。将来老师和阅卷者的水平提高之后,高考作文写不写诗歌可能就不成问题了。现在的中学生诗歌教育确实有问题,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诗评家吴思敬也谈到,教材所选的新诗数量非常少,所选的诗人诗作特别窄,只有郭沫若、郭小川、贺敬之几位诗人的作品,而像徐志摩、穆旦等重要诗人的作品很少选。如果学生不在课外阅读新诗的话,他们对新诗的认识就有局限。高考作文不能要求大家都来写诗,关键是出什么样的题,可以在其他题目上,加大新诗的比重,比如就一首诗展开分析等。

高考试卷中的诗歌评判

《新作文》编辑部的文章指出:“长期以来,作文命题拒绝诗歌,即便近年来,话题作文有所改进,明确表示‘文体不限’”,但是,又有“不得少于800字”的规定。而一般来说,诗歌很难超过800字。更有甚者,各地报纸还有种种关于因写诗而判不及格的报道。年轻的诗歌忠臣们做出了自己最初的也是最壮烈的牺牲。有谁敢保证自己的作品,既有品位,又能达到800字以上呢?达到了800字,会不会使诗的想象的浮动性和精炼受到损害呢?当然,也有幸运的,2000年的高考,福建省一名写诗的考生,作文竟得了满分。

2001年在讨论阅卷评分时,北京实验中学特级教师陈天敏也参与了。他说:“当时确定评分标准并没有考虑诗歌。我们拿出几十份卷子作为标准试卷评分,也没有发现诗歌。今年的《高考作文选》中也没有诗歌,写诗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既然我们‘不限文体’,就应该明确诗歌怎么评分。去年的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剧本、寓言、童话等等,也没有具体的评分标准,但都有大致的判断原则,可以从文字、内容、审题的确切、结构的完整上评判,但诗歌太特殊,字数就是问题。按评分标准,字数不够要扣分,每50字扣两分。”陈天敏认为,从现在的情况看,诗歌还是可以写的,高考命题并没有绝对排除诗歌。以前关于“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的提法,主要是从评分上考虑。因为其它文体做得多,评分更为客观公正,不会有失误。诗歌的评分标准不太完善,学生有可能在高考中吃亏。所以大多数老师在辅导学生时,不建议写诗歌。

无论如何,高考作文中“文体不限”是高考命题的进步。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陶伯英说:“现在高考话题作文提出自选文体,自选文体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作文内容表达的需要来选择文体,使形式和内容能更好地统一起来,便于学生发挥,也有利于发扬个性,培养创造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高考作文规定了字数,学生写诗歌的很少。无论出现的多或者少,都不能主观上判定诗歌不及格,而应该根据诗歌的水平来评分。”陶伯英曾连续几年参加过高考作文的阅卷。他认为,既然提出文体不限,就应该有判断诗歌标准的办法。高考中诗歌在字数上是否适当放松,这个问题可以考虑。

“诗歌除外”不能解除思想的桎梏

学诗和写诗可以说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也最能表现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在接受了多年传统的教育之后,考生在高考中面临“诗歌除外”,是否能勇敢地面临挑战?

清华大学物理系01班大二学生孟繁宇,参加高考的作文题目是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平时就爱好诗歌写作的孟繁宇,最终还是写了一篇小说交卷。他说:“高考中语文是第一科,考生本来就有压力,这种特殊的环境也不是创造的场所,甚至会扼杀考生的创造力。大家只想求稳保分,不可能有创造诗歌的愿望。况且诗歌本身也难以确定评分标准,写出的诗歌所蕴含的意思,阅卷老师未必看得出来。”孟繁宇告诉记者,中学时新学期课本发下来,大家看得最多的是语文课本中的诗歌和小说,但是很多同学觉得中学的语文教材编得一般。而且中学语文老师的水平不算太高,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林峰一直酷爱写诗,但是他觉得诗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小倒不算太大问题,但选材有不当之处:“阅读的第一感觉像喊革命口号,很难有文字和语言节奏上的美感。现代诗歌的表现力在语言上已经落后于古代诗歌,这样一来更使感情表达打了折扣。”在参加当年的高考模拟考试时,林峰大胆地写了一首诗歌。结果老师找到他,善意地告诫他不要拿前途开玩笑。在后来的高考作文中,林峰写了一篇小说,高考结束后老师仍然觉得不太保险。林峰说:“小说散文表达的意象是单一的,诗歌可以是多向性的表达。诗歌可以表现多重意思,展示的空间非常大。如果不限文体,我肯定会写诗歌。这种文体表现力最强,所受的限制最小。”

诗教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考生的适应和调整也需要过程,无论是诗歌的教育还是考试中的评分,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关键作用。至于诗歌是否应该在高考中出现,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有自己的见解:“在高考作文中,对于具有特殊诗歌才能的考生给予特殊的爱护,是一回事,而把诗歌写作扩展为一种普遍的原则,我却有点担心。因为,第一,诗和散文不同,它要求特殊才华、特殊心理素质;第二,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淘汰性考试,它强调的是可比性,而诗的可比性比之散文要困难得多。从主观方面来说,目前的阅卷者,不要说一般的中学老师,就是大学教授,也不一定每一个都具备足够的修养。为诗歌在选拔性考试中争取合法地位,自然有利于诗歌的普及,但是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唐代以诗取士,一般论者均以为对于唐诗的繁荣起了良好的作用,但是,纵观唐诗,有几首好诗是在考场上写出来的呢?说到当代,鼓励中学生在练习散文的同时,也试着写一点诗,肯定是有利其审美情感和心智的开拓的,但是不能让人误解,要把诗普及到高考中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