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香港的爱恨情仇

2002-07-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康慨 我有话说
故事发生在1935年秋天的香港,一艘由英国开来的客轮“大吉岭”号抵港(大吉岭——Darjeeling,乃印度东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避暑名地,这样的船名倒是颇能反映当时英帝国在远东的殖民现实)。甲板上站着个模样俊朗却衣着寒酸的英国青年,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目露惊奇之色。“(西伊昂)香——(哥昂)港,芳香四溢的港口,”站在他边上的一位女孩轻声说道。

那是1935年的香港,还远非今日靓丽辉煌的东方之珠。因此,在这位青年看来,面前的这座灰暗、破败、而又散发着阵阵腐臭的城市,实在难以当得上芳香四溢的盛名。这是约翰·兰切斯特(John Lanchester)新近出版的小说《芳香之港》(Fragrant Harbor)中的一幕。关于这位年轻作家,可以找到的资料实在不多,但这本新书却得到许多名刊的好评。《纽约时报》便称他是“一位居高临下的作家”,意指他的天才远在同时代的许多小说家之上。

兰切斯特此前还写过两部别的小说,得过某个文学奖。也许,对这本新小说更值得一提的背景是,他出生在香港,在那里长大,粤语是他的第二母语。他的祖父一辈,也和我们开头讲到的那个英国穷小子汤姆·斯图尔特一样,在1930年代来到香港闯天下。

1935年的时候,汤姆22岁,他生在英国肯特郡的乡下,父母死于一战后的传染病,丢下他和自己的兄弟与奶奶相依为命。哥俩儿长大后经营着自家的酒馆,有一天,一个常客宣布说,他要搬到香港去了:“只要你是大英帝国的子民,你便可以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去!”酒客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爱梦想的汤姆的脑海中。终于有那么一天,他做出了决定:把自己的股份卖给了兄弟,买了一张下等舱的船票。汽笛鸣响,汤姆带着梦想驶向未知的远方。船经停马赛,上来两个修女,其中一位玛丽亚嬷嬷是个中国姑娘,她很快和船上一位商人就宗教和语言学的问题争执起来,最后竟打起赌来,赌玛丽亚能不能在剩下6个礼拜的航程中,教会汤姆说广东话。

结果有两个:玛丽亚赢了,他和汤姆这个“鬼佬”(gweilos,这个词儿害得俺猜了好半天)也相爱了。而汤姆下船后,凭着他的语言能力,很快当上一家饭店的领班。玛丽亚则去往中国内陆传教。再以后,日本人入侵香港,汤姆被日军收监。这一段爱恨情仇,不知何时才有个尽头。

故事暂且转述到这儿,我们得知,兰切斯特的祖父,当年也在二战时蹲过日本人的监狱。老一辈子的故事,在儿孙的眼里,早都成了传奇。这些东方风情,怀旧色彩,交织着爱与恨,战乱、宗教、伦理,不由得今天的西方读者不为之动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