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语文建设的理论宝库

2002-07-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苏培成 我有话说
周有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现年97岁,身体健康,思维敏捷,至今仍在为我国的语文现代化事业积极探索,不时有论文发表。据粗略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周先生共发表专著二十七部,论文三百多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设新时代的新语文,也就是如何推进中国语文的现代化。为了繁荣我国的语言文字科学,促进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上海文化出版社编辑了四卷本的《周有光语文论集》己于2002年1月出版发行。全书收专著五种,学术论文三十二篇,共计一百多万字。这套论集是周先生著作的精选本,浓缩了周先生的学术精髓。

周先生早年研究经济学,业余研究语文;1955年调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后专职从事语文研究,亲身参与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许多重大决策。在建造中国新语文这个宏大的工程中,周先生充分展现了勤奋和智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产生了这四卷论著。

第一卷有《汉字改革概论》和《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两部专著,研究的中心是汉语拼昔。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扫除文盲、发展教育,积极开展文字改革工作,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周先生是拼音方案委员会的委员,参与了方案制订的全过程。周先生指出: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用拉丁字母拼写北京语音的音节结构,方案坚持了三条基本原则,就是拉丁化、音素化和口语化。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这是制订方案首先遇到的问题;而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字母的了解还不多。为了解决字母形式问题,周先生研究了世界字母的历史,他告诉我们:拉丁字母是世界最通用的字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汉语拼音方案最后确定采用拉丁字母,在这个关系重大的决策中包含着周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北京语音的音节拼写规则,但是只有音节拼写规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也就是正词法规则。在《汉字改革概论》中,周先生就对正词法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1988年形成并公布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96年提升为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产生以后,周先生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汉语拼音的推广和应用的研究。

第二卷收专著两部,就是《中国语文纵横谈》和《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这两部著作全面论述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现状和历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文明古国,文明古国正在实现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现代化,中国语文也要现代化。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就是:语言的共同化,文体的口语化,文字的简便化,注音的字母化。周先生深入地分析了在这四个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现在存在的问题。第一,双语言是中国语言生活发展的必由之路。双语言在中国包含有几种意义:汉族人民从只会说方言到又会说普通话,国内的少数民族从只会说民族语言到又会说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国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只会说汉语到又会说英语,英语是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第二,言文一致的现代白话文是信息化时代的实用文体。在信息化时代,语言要求规范化,讲出来大家听得清;文章要求口语化,读出来大家听得懂。第三,为了使古老的汉字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汉字要实现“四定”,就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周先生对汉字的四定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例如,汉字的发展是不是“从繁到简”?形声字越来越多是不是繁化?周先生研究了汉字形体的演变规律,认为形声化是符号的复合化,而不是繁化。丁头字和圣书字也有形声化,不过它们的符号是线形排列,不发生繁化的感觉,而汉字把几个符号叠合为方块,所以被认为是繁化,其实汉字的发展也是“从繁到简”。第四,拼音字母是辅助汉字的重要的书写工具。1913年制订了注音字母,开始了注音的字母化。1928年公布了国语罗马字,1958年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使表音字母化走向成熟。汉语拼音可以用于汉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地方。在信息化时代,汉语拼音是接通国际信息网络、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必要手段。

第三卷收《比较文字学初探》一种,这是周先生90岁以后发表的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周先生研究比较文字学是为了寻找汉字在人类文字史上的地位。在这项研究中,他提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学术见解。周先生提出了“文字的三相说”。他认为文字本身有三个侧面就是符号的形式、语段的长短和表达法的层次,这就是文字的三相。任何一种文字在三相分类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例如,汉字属于“字符·语词和音节·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依靠比较研究,周先生得到了宏观的文字分期:1.尚未成熟的形意文字,2.已经成熟的意音文字,3.分析语音的表音文字。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家一直在争论:世界文字的发展是有共同的规律可寻呢?还是漫无规律的一盘散沙?周先生坚信是有规律可寻的。西方学者认为文字的发展是从表形到表意再到表音。是不是真有这样的规律呢?周先生通过比较文字学的研究发现了大量的实例证明了这条规律。

第四卷是学术论文。根据内容,这一卷的论文可以分为九类,就是:新语文的建设、文字改革、中国语文现代化、汉语拼音、现代汉字、普通话、中文信息处理、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字学。这一卷的内容许多是前三卷没有谈到的,有的在前面虽然谈到了,但是在这里有了新的发展和补充,核心是研究信息化时代的中国语文问题。这里只就中文信息处理研究做一点介绍。周先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设计编码,1988年开始用拼音转换法在中文语词处理机(电子打字机)上写作。在电脑上输入汉字的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整字输入法,2.拆字编码输入法,3.拼音变换输入法。拼音变换输入法就是输入拼音,由软件自动转换成汉字。周先生认为整字输入法早已过去,拆字编码输入法不是一条康庄大道,真正适合大众使用的是无编码的拼音变换输入法。利用汉语的内在规律可以改进中文的输入法。

实现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要依靠三种力量,就是群众的语文运动、学者的理论研究和政府的语文政策。三种力量互相促进,缺一不可。而学者的理论研究能够揭示语文发展的规律,指明语文工作前进的方向,这一点在近百年的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有力的证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周有光语文论集》是中国新语文建设的理论宝库,它的出版对推进中国新语文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