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期刊界的将帅题材现象

2002-07-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杨延俊 我有话说
近两年来,许多书刊特别重视将帅题材的作品,有写单个军事将领的,有通过战争场面来表现众将领卓越指挥才能的,也有写他们寻常生活的。林林总总,一发而不可收。细看,这里面不仅写中共早期军事领导人,也写国民党早期军事将领——因为战争总是要把敌对双方连在一起的。

在这些期刊中,首推湖北的《今古传奇》杂志,他们从《许世友之谜》开始涉足将帅题材,此后连续推出了《共和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大结局》、《共和国十大传奇上将大结局》、《共和国十大传奇司令员大结局》、《十大起义将领大结局》、《国民党十大战俘大结局》等等“十大大结局”系列,累计推出了十余期。更令人惊讶的是该系列期期都要加印,《许世友之谜》加印25次之多,总数达60余万册,《共和国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大结局》加印19次,总数高达40万册。至于地摊上的盗版有多少,更是无法统计。总之,由此引发了书刊市场的“将帅题材”热潮。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有其深层的原因,将帅题材被期刊和商家们热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那么,到底是哪些市场?为什么会在今天出现?

众所周知,无论是八年的抗日战争,还是四年的解放战争,在许多战役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涌现出一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指挥家,他们或谙练兵法,或治军有方,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战争总是惊心动魄的,它是生与死的直接对抗,成千上万的生命往往系于一人之手。长期以来,人们都在以各种方式去探寻将帅们的足迹,想弄清他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尤其是老年人,他们有的经历了战乱,有的目睹了战争场面,有的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有过接触。往事不论悲喜,回忆总是滋味悠长,他们现在大多都已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旋涡之外,回首过去,俯瞰人生,便多了几分对生命的领悟和理解。于是乎,他们也就成了“将帅题材”最热心、最忠实的读者。

其次,青年人需要了解早期革命的历史,而中国的早期革命方式主要是战争。年轻的一代人对于战争的了解除了从电影上略知一二外,别的渠道并不多,而电影有其很大的局限性,很多方面都难以展开。像《今古传奇》这样作为系列推出,差不多就推出了整个早期战争的历史。同时,他们又不是仅仅去记录某一段历史,而是以独特的视角,更关注人性、生命,更关注将帅们在战争以外的生活,比如他们少为人知的爱情以及最后的归属,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年轻人可以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得到他们想要了解的东西。于是,他们中有许多人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将帅题材的读者队伍。

三是人们在潜意识中对和平的期望。历史的进程显示,任何国家只要连续20或30年不发生战争,社会就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当然,有些国家靠战争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那另当别论)。战争最具有灾难性,一方面,战争是一种“文明”对多种文明的毁灭。炮火中,城市一夜之间变为废墟,硝烟下,大好河山成满目疮痍,生灵为之涂炭。另一方面,在战场上牺牲的总是那些最年轻、最优秀的人。人类,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警示历史,珍爱生命,理解和平,读者无疑从作品中得到了诸多启示。

军人读者是将帅题材书刊的另一大市场。这个世界并不太平,虽然现代战争主要在高科技下进行,但一个卓越的军事指挥家更重要的还是要具备对整个战争局势准确把握的能力。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武器装备比共产党不知要“科技”多少倍,但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这中间,剔除战争的其它原因,我党领导人对整个战争局势的准确把握,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们给后来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军人自有崇拜将帅的情结。他们或许并不是都有机会去统领千军万马,但他们一定想从那些将帅们身上学习如何做一位真正的军人。

将帅题材的期刊还在火爆,将帅题材的热潮还没有过去,我们期待作家们能写出更有分量的将帅题材作品——这个时代需要多一点对硝烟的回忆,多一些振聋发聩的文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