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出版界第一本通史正在酝酿中

2002-07-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记者 彭彦 我有话说
本报讯 中国的出版源头在哪里?少数民族有没有自己的出版业?中国的出版何时开始与国外交流……正在紧张编撰中的中国出版业第一本通史——《中国出版通史》将为这些问题给出权威的答案。

记者从主持《中国出版通史》(以下简称《通史》)工作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现有的出版史方面著作,主要侧重于断代史或者印刷史、图书史的研究,很难称作真正的出版通史。而《通史》采取编年体形式,力图全面展现上下3000多年的出版史。全书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代(1840年前)、晚清(1840年后)、中华民国、当代等数个部分,此外还增加了以往出版史或忽略或一笔带过的少数民族出版史。全书的篇幅也将是现有一般出版史类著作(约30万字)的10倍。

据编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组织了最强的研究编撰阵容,已经举行了多次讨论会,对诸多出版界尚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气氛热烈的讨论,有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例如中国出版源头在哪里的问题,以前出版学界有人认为我国的出版应该从在有复制技术即雕版印刷术的时候开始,那么出版史应该从出现雕版印刷术的隋代算起;有人认为应该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算起,但最新的出土的历史资料证明蔡伦之前已有造纸术流传;经过专家的讨论,《通史》采纳了一种更为宽泛的“出版”定义,把我国出版的源头定在文字产生之时,即先秦时期。

采访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通史》“磅礴”的结构:无论是纸介质的出版物,还是甲骨、缣帛、竹简、金石等介质的出版物,还是磁光电点介质的出版物,都成为《通史》研究的对象;无论是手抄,还是手工复制、机械复制,都被作为出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体现。与出版相关的编辑史、印刷史、管理史、发行史都在讨论之列。而新兴的电子出版物也被收入《通史》中,这大概是此套史书中最具现代特色的部分了。

目前,此书已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