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英王的名称

2002-07-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焦国标 我有话说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今年是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即位50周年,享年101岁的王太后伊丽莎白也在不久前去世,伊丽莎白二世成为媒体上出现频率颇高的名字。中央电视台近日《晚间新闻报道》中介绍说:她是英王乔治六世的女儿,其伯父爱德华八世即大名鼎鼎的温莎公爵,因爱美人而放弃江山,未及加冕自行逊位。相信这个介绍刹那间使无数中国电视观众如坠云雾:女儿叫伊丽莎白二世,父亲叫乔治六世,伯父又叫爱德华八世,几不照应,这英国国王究竟是怎么起名排辈的呀?

中国人见“世”必联想起辈份:女儿既然叫伊丽莎白二世,父亲不用说就得叫伊丽莎白一世;弟弟既然是乔治六世,没得说,哥哥不叫乔治五世,最起码也得叫乔治什么,无论如何也不能叫爱德华八世。这二世、六世、八世之类都从哪儿排起?真是莫名其妙。欲弄清这个问题,第一需要明白伊丽莎白、乔治、爱德华这些名称不是英王的姓氏,而只是他们的名字。比如伊丽莎白二世,伊丽莎白只是她的名字,并不是说她是伊丽莎白家的第二代君主。对美国总统,如布什、克林顿等,我们是称呼其姓氏的。中国皇帝一般既不称名,也不称姓,而是称年号(纪年用的名字),如康熙、光绪之类;或称庙号(死后在祖庙里牌位上的名字)如清圣祖、清德宗之类。

第二要明白“世”也不是指上下两代的辈份。仍以伊丽莎白二世为例子,既有二世,必有一世,试问伊丽莎白一世何许人也?伊丽莎白一世可就远了,快400年了。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出生,1558年即位,1603年去世。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就发生在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的当年。英国从此树立海上霸权,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不明就里的人一定误以为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生)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女儿,殊不知她们的生年相差393年。

“世”在汉语里有这么几个主要含义:1、30年为一世;2、父子一辈叫一世;3、一生;4、改朝换代建立新王朝叫一世。试问伊丽莎白一世、二世的“世”合乎这几个义项的哪一个?哪个也不合。那么英王名称里常见的几世几世,其他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被送上断头台的查理一世,莎士比亚戏剧里的亨利四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之类,究系何义?其实指称英王的“世”是当初翻译上的一个失误,后来将错就错了。这个“世”是个序数词,但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辈份序数,而是指名字序数。所谓伊丽莎白一世,即第一个叫伊丽莎白的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即第二个叫伊丽莎白的英王,亨利八世即第八个叫亨利的英王,爱德华八世即第八个叫爱德华的英王,依此类推。英语里,伊丽莎白一世即ElizabethI,一望而知,意思是伊丽莎白一号或第一个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二世即Elizabeth II,意思是伊丽莎白二号或第二个伊丽莎白,无辈份因素。香港媒体即以“第几”指称英王,比如Elizabeth II,不叫伊丽莎白二世,而叫伊丽莎白第二。“第几”比“几世”要准确。

威廉一世的继任者是威廉二世(威廉一世第三子),这个“世”好像是辈份。可是威廉二世的继任者并不叫威廉三世,而叫亨利一世。英王威廉二世死了540年以后,英王威廉三世才出生。而且,亨利一世也不是威廉二世的儿子,而是威廉一世的第四子。亨利一世的继任者不是亨利二世,而是斯蒂芬(亨利一世的外甥),斯蒂芬之后才是亨利二世,却是亨利一世的外孙,足见“世”与辈份之无关。亨利四世与亨利五世与亨利六世则是父子关系,一口气祖孙三代都叫亨利,这三个表示名字序数的“世”与辈份则是吻合的。

在中国,长辈、先人的名字叫名讳,后代子孙起名字要避开父、祖、先人的名字,皇室就更加讲究这些。为避汉高祖刘邦之名讳,文献中凡“邦”皆改为“国”。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恒山”改为“常山”,女亘娥改为嫦娥。为避李世民的讳,“世”改为“代”,“民”改为“人”,所以有柳宗元《捕蛇者说》里的“观人风者”。在英国王室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则相反,给儿子起父亲或其他前辈的名字,那是对王子的大宝爱,是对父王、先王的大尊敬。英王自威廉一世(第一位诺曼人英王,1066年登基)以来,共有41个国王。其中,叫伊丽莎白的2个,叫乔治的6个,叫爱德华的8个,叫威廉的4个,叫玛丽的2个,叫詹姆斯的2个,叫查理的2个,叫亨利的8个,叫理查德的3个,不重名的只有斯蒂芬、约翰、安妮和维多利亚4人。

英国君主为什么被称为英国国王,而不说是英国皇帝?这是另一个重要现象和问题。一般也用“英帝国”这样的搭配,可毕竟英国的标准名称里是“联合王国”而不是“联合帝国”,是Kingdom而不是Empire。

英国君主的全称都标明其统治区域,比如威廉一世,全称是“承上帝洪恩的英格兰国王、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间最长的英王,1837-1901,共64年,当时英国有“日不落”之称)之前,英国国王只称国王,比如查理一世称“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国王,国教捍卫者”。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被加封为“印度女皇”之后,英王称号中从此多了个“皇帝”的头衔。维多利亚女王长子、伊丽莎白二世的曾祖父爱德华七世,其全称是“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所有海外自治领的国王,国教捍卫者,印度皇帝爱德华七世”。到了伊丽莎白二世,其全称是“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皇帝”的称号消失了。13世纪英国著名法学家勃拉克顿说:“英王是其王国的皇帝。”他以把国王与皇帝区分开来的办法来强调英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用不用“皇帝”头衔是很严格的,那么国王与皇帝的不同到底在哪里?以古代中国做类比,皇帝是大一统中国的第一号人物,分封到各地的皇亲国戚和功臣才称国王。也就是说,国王是皇帝诰封的。那么这个大致的区分放之英国灵不灵呢?灵。英国国王上面也有“皇帝”。谁?上帝,或上帝的代理人罗马教皇。勃拉克顿还说,英王是“上帝的大臣”。

英王登基,要向教皇或其代表坎特伯雷大主教行效忠礼,然后后者为其戴上王冠。罗马教皇与欧洲各国君主这样一种关系,想必是让最初交通西方的中国人联想到中国的皇帝与诸侯王,于是将其对译为教皇和国王。罗马教皇之所以被称为“皇”,不是仅凭其神职之至高,而且是世俗政治上的一个客观存在。印度是异教区,教皇管不着,英王为最大,可以称“皇帝”。印度独立以后,英王的“皇帝”头衔也自动取消了。

英王的全称与中国皇帝的尊号有一比:如前述,英王的全称里明确标示出他统治的国土区域,而中国皇帝的尊号里全是虚誉浮泛之词。比如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圣文神武皇帝”,而宋太祖的尊号是“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仅就尊号长短而言,后者比前者要“伟大”许多,可是就统辖的疆域面积而言,北宋恐怕只有盛唐的三分之一大。

最近读靳羽西的一本新书,几处提到泰国“皇后”和“皇帝”。只知道有泰王国,未尝听说“泰帝国”;无“泰帝国”,何以有泰国“皇后”和“皇帝”?我把电话打到泰国驻华使馆,得到的准确回答也是泰王国。靳羽西并不是一般卖化妆品的,她的出道得益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美国观众制作的电视节目《看东方》和为中国观众制作的104集电视节目《世界各地》。皇帝和国王的区别没弄清楚,可见靳小姐当初对“东方”、对“世界各地”看得也太粗疏。

其实这个知识盲区够大的,许多搞国际政治、国际法和外交研究的专家学者博士硕士也未必留心过。我曾经就皇帝与国王的区别请教某名校国际关系专业的一位博士和副教授朋友,他的回答就是“说不上来”。本人也是在最近读了《英国国王列传》一书后,才约略得其原委。该书并未直接提出和回答这个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