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传统文化中发掘道德资源

2002-07-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振华 我有话说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内涵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公民道德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组编,卞孝萱教授主编的《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版),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

众所周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自然地呈现出来。西方的市场经济,是以新教伦理作为其道德基础的。早在1842年1月15日,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与西方文化所具有的基督教传统不同,中国没有宗教传统,民众的宗教意识比较淡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崇尚道德的传统。宗教传统崇拜外在的偶像,注重“他律”;道德传统崇尚内在的超越,注重“自律”。离开对传统道德的思考,就很难读懂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要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道德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温故而知新,思想创新实际上也离不开历史的积淀。对传统文化思想资源与伦理智慧的批判继承,是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无论是中国社会变迁所带来的伦理冲击、技术进步引发的应用伦理问题、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或文明的冲突,还是制度创新建设中的伦理规范、婚姻家庭所遭遇的伦理困境等等,都摆在当代人面前迫切需要解决。我们是不是应当更深刻地领会传统文化的道德智慧,能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思想启迪呢?正是着眼于这一点,该丛书立意高远,视野开阔,选题精当,共推出了《哲学与道德智慧》、《政治与道德教化》、《教育与道德培养》、《宗教与道德劝善》、《诗歌与道德名言》、《戏曲与道德传扬》、《小说与道德理想》、《妇女与道德传统》等八册,对传统文化与优秀道德之间的关系,作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考察。

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文化价值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渗透到哲学、政治、教育、宗教、文学、艺术及其他文化形式之中,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伦理道德的深刻内涵。例如,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道德哲学、人生哲学,人们从传统哲学中领悟到的主要是人生观,是如何“做人”的道理。传统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其中的伦理道德蕴涵十分明显,在流传过程中起到了“道德教科书”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世代的传统中国人是如何从各种戏曲、小说、“书场”和“口头文学”中吸取关于“仁义道德”价值观念的,就很清楚了。而那些富含道德意义的古典诗词名句,大多为文情并茂、精警易诵的格言,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激励人们增进道德修养的座右铭。

值得一提的是,《丛书》从哲学、政治、教育、宗教、诗歌、戏曲、小说、妇女等视角对传统美德的揭示,绝非纯粹伦理学意义上的学理追问,而是与现代先进文化相关联的人类理性追求。道德的崇高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思考模式,一种人文精神;是洋溢着真、善、美的精神家园;是正在展开的人类生活实践。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不是传统理解的工具理性,而是有着高尚道德情怀的人类信念。如果说现代化更加注重推动社会的总体进步,那么《丛书》在沟通传统与现代之间所寻求的“桥梁”,是一种超越了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新的文化理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