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弘扬鹅湖精神的“开场锣鼓”

2002-07-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经延 我有话说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从古墓中出土的简帛,是对中国古文化及远古学术史研究可靠的实物资料。简帛学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国内外学者研究考古发掘的竹简、帛书的论著硕果迭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学勤先生在台出版了《简帛佚籍与学术史》,现又在内地印行了此书的简体字版,这本书,是对近几十年来发掘的资料进行的翔实而深层次的研究,是一项卓有建树的重要学术成果。

作者倡导了一种多学科融通的研究方法,是本书的成就之一。他对历代简帛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嘉许的。这种方法也是这部书稿的一大优长。作者认为,不能限于利用已有的简帛释文去谈学术史,而应将考古学、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与文献学、历史学真正锲合起来。一方面以学术史已有的成果去考察衡量新发现的佚籍,另一方面则以考古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整理研究简帛,同传世文献对比参照,从而推进学术史研究的发展。作者这种多学科杂交、融合的研究方法,是当代科学研究的最佳方法。也是最能涌现出创新成果的妙招宝器。

该书着力阐明帛简佚籍与学术史的关系,是又一重要成就。我国古代的典籍如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远古的典籍失传了,也有一部典籍留存的是经改编过的本子,原汁原味的古本散失了。尤其是春秋、战国、汉代的文献更是珍贵。近几十年中在江陵张家山,长沙子弹库、马王堆、甘肃放马滩、临沂银雀山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帛书,其中也有部分佚书。作者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早期书籍的原貌,他调动了自己多学科的知识,对各次考古的实物资料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肯定了它们对中国学术史的价值。如对文字学、历史学、版本学、经学、诸子学、数术和方技等学科的研究,一些帛书上的《周易》、竹简上的《诗经》等,都与流传的版本有差异,作者在比较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此外,简帛的实物,加深了现代人对古代书籍形成、整理过程的认识。据此,作者提出了十个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作者还从这座庞大的“地下图书馆”中,进一步认识了中国上古文化流传、楚文化的历史作用等领域,还证实了黄老之学的源头是在楚国……这些发现都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

对新发掘的简帛进行了纵深的考证、阐解,是本书的重大收获之一。作者用数十万言的文字,对近些年中考古获得的大量简帛,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如马王堆汉墓中的《老子》甲乙本中《称》的研究等,他综合了各家之言,述说了自己的一家之见。作者指出:这两篇文章都是“论道”之作,“《称》这一篇,粗看似乎凌乱无序,细细吟味,却始终沿着道家的思想轨道展开。它之成为《黄帝书》这部重要典籍中的一篇,并不是偶然的。”作者对其他篇章的剖析都是在条分缕析后,作出客观的结论的。如通过对帛书《易传》、《系辞》的解析,最后廓清了人们通常的看法:“假如仍认为汉代学术只有今古文之争,那我们对当时的学术发展未免太浅视了。”

江西教育出版社将这本著作列入《鹅湖学术丛书》中,编者期待着上承八百年前“鹅湖之会”学术民主之精神:“由此尤望天下学人同道乐于成人之美,秉为学当有益于天下之公心,共襄此旨在提升中国当代学术人文境界之善举,庶几可望构筑一当代汉代学术之‘公共空间’。”《简帛》一书则敲响了启动鹅湖学术丛书的“开场锣鼓”。锣声铿锵、鼓声激荡,愿我国的学术,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将鹅湖精神弘扬并光大,创出学科分呈、学派林立的局面,使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能涌现出更多的创新成果,成为世界科学之林的一支强军。这也许是此书作者和编者的共同期盼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