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精神产品”的浪费与文化垃圾的过剩

2002-08-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吴小如 我有话说
最近拜读王楚光先生的大作《小康社会还要不要提倡勤俭节约》(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5期),使我得到举一反三的启发。楚光先生指出:尽管我们人民的生活已步入小康阶段,由于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因此仍必须提倡勤俭节约;特别是今天奢侈浪费的社会风气令人堪忧,如不把倡导勤俭节约提上议事日程,则必将严重影响国家的前途命运。于是我联想到当前文化领域中的“精神产品”,同样也存在着极端浪费现象。我们的文化资源不也正在日趋贫瘠么?

先说图书报刊的出版。据爱逛书店的朋友谈,在大书店里,几乎每天都有一批新书上架;如果赶上书市或图书展销会,那就成了图书海洋,令人目不暇接。然而热心买书的朋友却不时慨叹:“好书难得!”而在另外场合,却又经常遇到一本本装帧十分精致而内容又有相当价值的书,只以三至五折的价格出售(实际上成交额并不很大)。即以2002年7月17日出版的《中华读书报》的头版消息而论,多少书商为迎合广大青年学生需要,投“高考”之机,一窝蜂重复出版了若干种高考辅导书籍,造成严重积压。这实际就是典型的浪费。当然,大批盗版劣质书籍的充斥市场还没有计算在内。图书如此,报刊杂志就更其变本加厉了。报纸的版面愈印愈多,而可读的内容却愈来愈少。无论大报小报,入眼惟见广告。这已成为当前普遍现象。一天过去,成叠的报纸随即扔到废纸堆中。请问,这对人力物力算不算浪费?

再说演艺圈。一个剧团往往耗资以若干万元计,旷日持久地编出一本新戏,演不了几场就销声匿迹。最佳效益充其量不过是“荣获”什么奖,而广大的老百姓却不买它的账,过不了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至于一部电视连续剧,动辄几十集无尽无休;可到了每天黄金时间段,打开电视机,连换几十个频道也未必遇上一部引人入胜的戏。请问,这对人力物力算不算浪费?

与此成鲜明对比的,乃是文化垃圾的过剩。一个浪头来了,一批“名人”纷纷出书;又一个浪头来了,一批“神童”纷纷出书;再一个浪头来了,一批“美女”更纷纷用“身体写书”。时髦的浪头层出不穷,赶浪头的书也层出不穷。等浪头过去,剩下来的只是这里一堆、那里一片的文化垃圾。城市垃圾多了要影响市容环保,文化垃圾过剩则必然有损于精神文明建设。真诚呼吁负责监管“文化环保”的有良知的人,该加强力度认真管一管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