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阅读的再阅读

2002-08-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武炳新 我有话说
思维和思维所幻化出的情景,常常使人同一些现实的东西有了距离,就像时间的那种悄然流过,所形成的存在。人在这个世界上通常表现为行为或心理两种不同的行走,一般而言,行为很多时候同现实靠得很近,而类似心理的那种行走可能更靠近我们存在的个人,靠近我们某些喜欢的本身了。

更多的时候人是在阅读中给自己寻找这样的存在路径,寻找着可能的那种心态与心理的攀缘;也无论它是幽深僻静,或陌生空旷,都能给人一些存在的另样之感。一个人就是一条线路,一本书有时便是类似这线路的记录,是时间在化解和流逝中留下的痕迹。因此阅读就像是从类似这样的痕迹上重新走过,或许它不存在任何情形下的复原,但它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些连贯的东西,看到了人类行为与思想的存在脉络。现实有现实的相似,思想有思想的那种连接。我们走在那里,其实就如同走进了历史的某个段落,在那里人能获得一种很是纯粹的观察和观看,获得某些有关探询本身的冲动。在那里可能一切都是现实的过去时,可当你走进那些思想脉络时,你会发现我们和他们事实上相距并不很远,甚至感觉就居住在对门或隔壁。

对于一个和另一个人而言,存在的真正差异可能更多体现的只是其不同的存在线路,它同生命的本质事实上没有多少关系,其中时代、地理、地域,包括人文环境也许不同,但这不能说人的生命就有了怎样的差异。我们人曾被认为是历史的产物,或许下此定义者只看到了人其中历史包涵的部分,而没有看到历史所没有包含的部分。法国思想家利奥塔曾在一个短章中记录了他同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前后相见的不同感受,那是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1947年,当时利奥塔还是位法国的学生,因此他对德国、对海德格尔的认识那时还是站在那片刚刚结束的战争废墟上看,因而对海德格尔给他的印象便是:住在茅屋里的狡猾农人,穿着传统服装,说话简洁,目光闪烁,显然并不羞愧不焦虑(对那场战争),还受着自身知识的保护和门徒的阿谀。可40年后,当利奥塔再度走进德国,他又重新认识了海德格尔,用他的话说便是,他是带着结束这种分离的意图到这里的,是带着一种理解一样东西并使这样东西在这里被理解的目的来的。与其说这是两位思想家个人间的某种存在消解,不如说是利奥塔还给了海德格尔生活和生命的某些真实。

现实存在的风云变幻,其实很多时候同我们个人无关、或关系不大,它构成的只是我们存在的一个背景,一个轮廓,就如我们今天所处的商业时代,谁又能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商人。因此有时阅读的再阅读才能使我们看得更深远一些,并由此更接近我们生命和生活的原本。

风是风的吹过,风也是风的存在。人类在这个世界只是在尽可能地探询,行走,就像我们晚上的做梦。阅读在这里更像是在为我们寻找线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