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生写心理分析读本专家有看法

2002-08-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记者 冯志阳 我有话说
本报讯 一个学建筑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每天泡在图书馆,精心研读了弗洛伊德、阿尔伯特·班杜拉、荣格、卡伦·霍妮、亚伯拉罕·马斯洛这些心理学大师的著作,然后写出了国内首部故事体的心理分析读本。三年苦读就能写书吗?这本书究竟有多大的价值?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心理学方面的有关专家,他们中的多数人对此书持否定态度。

这本名为《我这是怎么了》的心理分析读本是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记者从出版社了解到,该书主要描写一个叫丁凡的中学生,从读中学到大学到参加工作其心灵在自我分析中成长的故事。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将丁凡所面临的种种心理困惑逼真地描述出来,然后以文学虚构的手法让他在虚拟的网络时空中见到弗洛伊德、阿尔伯特·班杜拉、荣格、卡伦·霍妮、亚伯拉罕·马斯洛这些心理学方面的世界级大师。在这些大师的帮助下,丁凡通过心理分析重新认识了自己,最终在求职面试中一举成功。

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他表示,读书的时间不是问题,即使只看半年或者一个月,也是可以写出书来的。王教授说,这本书是故事加学术,两者联系不是太贴切,而且书中叙述的那些心理问题,一目了然,似乎不太需要用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来解答。而且作者是否真的看懂了大师的经典著作也还是问题。因为作者从来没有学过心理学,所以也不好从专业的角度苛求于他。另外,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也不可能要求他特别懂心理学。而读者是有阅读力的,书里面一些问题,不光内行一看就知道有问题,即使一般读者也能够看出问题来,比如书里面说弗洛伊德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这明显就出错了,因为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王教授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关键是看读者看了这本书后有没有受到启发,觉得有没有用。同时,王教授表示这套书定位很窄,不是学术著作;也算不上科普读物,因为前面一部分都是叙述故事的;同时也不是文学作品,因为后面一部分又介绍一些心理学大师的生平,思想和著作。中学生看不了这部作品,家长也不一定看。有媒体报道说他认为这本书有希望成为国内首部心理学方面的畅销书,王教授表示他从来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北京同仁医院心理治疗师赵梅医生表示,这部书的意义在于对自我的心理分析和对自我的了解。她认为心理学是可以自学的,当人们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时,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来分析自己,这是积极对待心理疑惑的方法。现在这本书对于学习和普及心理学知识是有好处的。同时,她也认为从理论上来看,这本书意义不大,虽然该书引用了一些心理学经典理论,但它还不是理论书籍,它更接近于普通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基础教研所科研顾问冉乃彦先生也认为从引用心理学观点看,这部书可能还不够细,不够准确。但是冉先生表示这部书的关键是作者从自身的角度来进行心理分析,作为一个业余学者,作者将学习体会融入对自己的心理分析,很有实用价值。这是一部针对大众的心理学普及读物,应该多鼓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