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遗产与文化元素

2002-08-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赵强 我有话说
有朋友透露,明年五月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韩国举行“无形遗产保护”市长级国际圆桌会议,这次会议在“第一届韩国国际民俗节”期间召开,其主题是“地区发展中的无形遗产(intangible heritage)保护、推广与可维护性”。韩国此次国际民俗节的主题是“人与神话的相会”,民俗节的主要活动包括民俗游行、民间仪式的展示、文物展览和民俗表演。估计会有30个国家将参与此次盛会,观众预计会达到百万左右。

无形遗产,有的翻译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它艺术。这次会议将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次会议通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为指导,以全球化过程中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普遍关注为出发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拟借此机会通过《无形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草案。

联合国从70年代起一直在推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有形遗产到今天的无形遗产,是因为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同生物多样性同等的重要。而物种的灭绝和文化形态的灭绝却并非出自同样的原因。物种灭绝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分掠夺,而某种文化形态的灭绝则完全是人的自我选择。得到保护的物种很难恢复过去的自然状态,得到保护的文化是不是也会出现变质,这真的很难说,因为文化的载体是人本身,人的思想是不会因为文化形态被保护与否而产生根本性的改变的,如果从内心厌倦了这种文化形态,那么,维系人们延续此文化形态的唯一目的也许成了经济动力。

去年,我国的“昆曲”被列入了第一批“世界无形遗产名录”,同被列入首批无形遗产名录的全世界共有19个,亚洲还有日本的“能剧和狂言”、韩国的“宗庙皇家祭祖仪式及神殿音乐”等。对韩国该遗产的威胁被描述为现代化使得民众对神殿仪式和传统音乐失去兴趣。从中可见无形遗产保护的先天性不足。被列为遗产,意味着它的生命力堪忧,而保护顶多能增加一批未必忠心的表演者,并不能增加观众。这样就可以理解将举行的市长圆桌会议的一个主旨了,究竟应该如何寻找保护无形遗产并将其应用于地区发展的途径。

其实,文章应该做到文化产业上去。文化产业是比较新近的一个概念,很多专家都在预测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原因很多,俗点的原因便是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来填补人们因为工业化和现代化而变得空白的灵魂。人们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后殖民了、话语霸权了、文化侵略了什么的,这些理论某种程度上属于文化产业领域的经济理论,它们完全可以套到经济学的模型当中去进行新的阐释。因为强势文化侵略甚至同化消灭弱势文化的过程说到底还是一个经济过程,而非纯粹的文化选择的过程。

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可以看作垄断性保护,这如同人工喂养一些将灭绝的动物一样,出路显然比较迷茫。也许,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纳入竞争性保护的模式中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决。所谓竞争性保护,也就是意味着不管是流行文化还是文化遗产,都应该接受市场和观众的选择。如果以竞争性保护作为依托的话,整理文化元素便成为了一个最基本的工作,无论什么样的文化形态,都是由一些确定的文化元素所构成。文化元素按照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构成主流的或者非主流的文化形态。保护文化遗产中稀有的文化元素,比保护整个文化形态要合理而有效得多,因为这些文化元素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自身复制创新,组合成为具有实际市场价值的表现形式,这个市场价值就约等于生存空间。挖掘出文化遗产的稀有元素,为之寻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使之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演员和观众,才能算是为文化遗产寻找到了生命的源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