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名著:还有什么新视点

2002-08-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马克·吐温漫画像

网络时代要不要读名著?怎样更好地为读者译介和出版名著?这是出版社和读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译林出版社近日组织召开“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研讨会”,国内外国文学各语种文学会的主要负责人和专家就名著译介问题的看法或者能给予我们启示。

在书荒未消、书禁初开的时代,读者感兴趣的是什么?许多人认为几十年国外文学大家及所代表的文学流派是读者关注所在,因此出版社把主要精力放在现当代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上,对古典文学的译介却并不成熟。世界古典文学名著因翻译难度较大,且市场上有老一代翻译家翻译的“权威”译本,大家不敢,也无暇问津世界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出版。而实际上,世界古典文学名著作为两千年人类智慧和文明宝库中的璀璨瑰宝,仍然因其永恒性而为广大读者深深钟爱,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名著有不同需求。而前译本存在许多不足,如出版品种不全、语言老化、不是从作品母语翻译等等,文学翻译领域尚有许多待填补的空白。

译林出版社社长章祖德认为,在这样的前提下,译林社有必要推出自己的世界文学名著译本。1993到1994年,译林世界文学名著已成一定规模,市场销售较好,译林社进一步巩固阵地,现在这套名著译本已成为国内常年可供货的同类图书中最大的一套,近500种。最近,译林社准备大规模、大范围修订译林名著,对不够理想的作品进行重译,推出名著珍藏本100本,以自身实力与图书市场上滥竽充数的名著译本竞争。

什么样的作品能被列入经典名著

确定名著不得不考虑时代选择、个人选择、共同标准、特殊标准的问题。文艺理论家吴元迈认为,译林选目中要更多地注意20世纪的新名著。因为名著的概念在不断变动发展,过去不是名著的现在可能成为名著,而在过去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被追捧的作品现在可能被淡化,因此在选目上重新思考和探索,对名著重新审视、重新推出是很重要的。《外国文学评论》主编盛宁说:“各出版社面对市场竞争都有很多举措,其实重要的是每个出版社都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出版眼光、对版本的选择、导读、价格,这些方面的主旨都要确定,才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优势份额。靠现当代作品占领市场是一种认识误区。现当代作品是对于时代的反叛,带有很强的个人化、实验性色彩。很多20世纪名著与现实无关,特别是60年代以后的作品,它们不被大众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当代外国文学》主编余一中认为,应该引起对当代话语的重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一部分当代名著应当介绍,它们与世界话语更合拍。目前名著中现当代作品只占作品选目的19%左右。怎样融入当代社会大家庭,而不仅仅固守19世纪那套模式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学不是万能的,但介绍国外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对改变国人的思维方法和情感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当代作品的百分比要增加。出版社的品牌是常青藤,无论是做名著还是做畅销书,都要求新、求优、包容、发展。

讨论译林名著的定位,不是指作家或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是讨论出版社从市场角度怎样拓展和发扬名著品牌。出版名著在选目时要注意学术性和市场性的平衡,更应侧重从市场定位。名著本身具有学术性,专家选题也偏重学术性,但是什么书被列入经典,不能以纯粹学术的角度来考虑,选题思路要开阔,要参考国外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参考读者的心态变化。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何其莘认为,出版名著还有诸多角度,比如可以选择较为成熟的作家出选集。有些现当代作家已在文坛产生较大影响,著作多、题材广,学界对其作品基本有定论,如格雷厄姆·格林;其次是关注获奖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之前获得其他奖项的。

是追求市场,还是维护品牌?这两者并不矛盾。品牌能站得住,不是简单地适应市场。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文飞认为,所有的经典都曾经是时尚,现在的时尚中有一些也会成为经典。出版社要找准切入点,米兰·昆德拉小说的畅销就是很好的例子。品牌要体系化,但是体系数量和篇幅太大也会有印数较少的副作用,因此就要有变化。变化其实不是要搞拼盘,而是做特色菜,是将名著重新整合,结合时代热点推出有特色的系列。

优秀译著的关键

推出一部优秀的名著,名编、名译者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好的编辑有选题眼光,对中外文有较深造诣,对学术界情况非常了解,自己也是学问家。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许钧说:“名著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要传达其精髓,重要的是翻译的内在质量。具体来说,一是要进行大规模修订,提高名著译介整体水平;二是形式上要统一,正文本最好译自国外最权威的原版,副文本中,译序、后记、注释的形式要整齐;三是要有真正专家的序言,体现中国人对世界文学的理解。不但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推动外文翻译事业的发展,而且要培养读者关于译文质量的观念。”

有些出版社为了营销的需要,要求高速度的译本。而出版社是不应当有这种浮躁心态的,应该给译者充裕的时间,让他们慢工出细活。名著翻译不是短期行为,不应追求高效率。由几个译者合作翻译也容易带来风格不统一、专有名词不规范、译文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有的名著译介难度相当大,译者学养积累要好几十年,翻译名著也好几年。现在翻译稿酬普遍过低,与译者的劳动不相称,也不利于吸引优秀译者。

过去几年的书架上,译林名著处在最显著的位置,现在一些老牌外国文学出版社卷土重来,新的名著译本又不断出现,外国文学图书市场上群雄逐鹿,关键是经典作品有抵挡不住的永恒魅力。如果说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任何文学经典也都是当代作品。读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艺术价值和审美乐趣。

为读者加一副拐杖

建设品牌,外包装同样重要。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高慧勤提出,名著的插图要精美,不应泛泛用电影图片,如果一些知名画家、艺术家作的,对读者理解作品有帮助的插图更好,特别是与书的内容和情调要相称。装帧得考虑到读者的欣赏水平,太高雅的容易曲高和寡。插图为文学作品不仅增色,而且增值。比如《神曲》问世后,有各种风格和流派的画家为之做过插图,《神曲》的珍藏本有很多彩色插图,使之超越了文学作品,成为高级的艺术品。

导读是引导读者、培养读者,使读者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过程,不同版本要有不同风格的导读。在具体做法上,读者需要出版社辅助性的劳动,出版社要给阅读加上“拐杖”。有效的口碑相传比其它任何宣传都有意义。

制定可行的营销模式。制定营销策略时要做整个市场的评估和测算,要有较好的文化含量,书名也要策划得有吸引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做超级畅销书,避免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钱的情况发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