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龙虫并雕小大由之

2002-09-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何九盈 我有话说
呼唤“札记体精神”,我举双手赞成。

我常说:若以数字论学术,则老子评不上讲师,孔夫子也不一定能评上教授。

老子那本《道德经》才五千言嘛,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他那些语录不也是“鸡零狗碎”嘛。至于《春秋》,著作权就成问题,何况拗相公介甫先生还讥之为“断烂朝报”哩。

可是,以数字论学术,竟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文化市场和失重的学术评价机制就制造出文抄公、裹脚布和注了水的巨著。于是,论者不得不呼唤“札记体精神”,以救时弊。

但矫枉也不一定非要过正不可。说“写书比写论文容易,写论文又比写小文章容易”,对某些人而言可能是这样,然绝非通则,也不符合古今实际。刘勰的《文心雕龙》、刘知几的《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这都是“书”啊。马克思的《资本论》、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也都是“书”啊,“容易”吗?

就现今的中国学术园地而言,无疑应重视“木屑竹头”。可如果放眼望去,全是“木屑竹头”,又将如何?我们还要有千尺长松,参天古柏。只有如此,我们的学术大厦,才会是“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且人的秉性不同,学养有别,自不可执一概万。请以“龙”、“虫”来喻大小,还应该是龙虫并雕,小大由之,何必拘于一格呢。至于取巧者流,他能在“书”中“注水”,同样也会在“小文章”中“注水”。历史上的“札记体”文章,“注水”的也不少呢。

我们既要呼唤“札记体精神”,也要呼唤“雕龙精神”。而反对“注水”,则是一致的。

王充有言:“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累积千金,比于一百,孰为富者?世无一卷,吾有百篇;人无一字,吾有万言,孰者为贤?”比较的前提当然是不准“注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