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建特色鲜明的出版企业文化

2002-09-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徐豫生 我有话说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出版业面对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大型出版集团相继登陆,图书批发和零售市场逐步放开,以往“狼来了”的警语终成现实;学生减负、教材降价以及实行招标出版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计划经济长期保护的出版模式逐步被打破,使出版步入了竞争激烈的“微利时代”;在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出版资源、市场占有逐步转移,实力强劲的出版集团、出版社主导市场的局面初步形成。这些变化接踵而至,曾经引起一些思想的惶惑,很快冷静之后,业内人看到了这些变化的必然性,开始稳扎营盘,苦练内功,抓住机遇尽快做大做强。于此同时一些有眼光的出版家看到了构建有鲜明特色,有创新精神,能够团结、激励职工为实现共同目标奋斗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开始了对系统建立出版企业文化的追求和探索。

由于业内情况的差异,出版企业文化建设,就具体单位而言,必然是各有个性,异彩纷呈的。但基本的规定性却是共有的,它体现着出版企业文化的根本特色。

首先,出版企业文化要突出行业特色。出版业的行业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位的特殊性。它既有一般行业的属性(或产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既属大众传媒,又是党的思想宣传阵地。在管理的诸多方面,如三项制度、财务等方面是非企业性的;但在生产和经营销售方面又是完全企业性的。它同样要以自主竞争的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竞争不断产生提高效率、扩大规模的自我要求。出版业自身特殊性的前提决定了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富有特殊性。二是产品的特殊性。出版业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精神产品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出版业的经营活动与国家安全、稳定紧密相连,负有重大的社会政治责任。因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对于出版员工来说应是至高无上的。三是任务的特殊性。出版既属文化产业,一方面要挖掘、整理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资源的把握和运用,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创造性转化,建设中国的先进文化;另方面要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加强沟通,吸收与融合,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任,的确是一代出版人的神圣职责。

其次,出版企业文化要突出企业特色。目前,中国的出版业已基本上全方位纳入了市场的轨道。出版文化的企业特色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树立企业精神,激励全体职工斗志,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三是树立品牌意识。品牌代表着一定的品位、质量、声誉和信任度,代表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形象。每一个职工都应当有把所有图书都当作精品未加工和打造的意识。四是防“绊倒”的意识。出版业是“微利”和“高风险”的行业,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出版不仅要注重出精品,尤其不能出废品。自警自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格执行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对于出版业来说是至为重要的。五是服务意识。中国出版业的职能,说到底乃是“两为”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六是用人的特色。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是以人为本的。国内外成功的企业,虽各有战略发展轨迹,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出版业职工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基础较好。粗放的管理和陈旧的用人观念在这里尤其不适合。事业的发展,强烈要求有较高文化品位的用人观和不拘一格的用人现实。要适应形势,根据职工心理,创造独到的用人特色。要设立人才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便各个工作岗位上的职工都有干事创业、脱颖而出的机遇。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真正建立起一支学习型队伍是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其三,出版企业文化要突出创新特色。出版企业文化的创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树立创新观念。开发新的品种,需要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全新的理念。永远求“新”,应是出版人的基本思维定势。即使是文化积累型的图书也不应是简单的收集和堆砌,而是推陈出新。二是确立创新机制。确立创新机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设立企业文化的目标机制,使目标机制与事业发展的前景相一致,围绕事业发展的目标明确企业文化发展的内涵。另一方面要设立企业文化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既要有精神的,也要有物质的。再一方面要设立企业文化的宣传机制。加强外部宣传,树立形象,增加无形资产;加强内部宣传,使企业文化精神深植于职工心中,提高向心力,凝聚力和争奋精神:不断总结,升华,增加新的文化内容,带动职工步步攀升,再创造新的辉煌。三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创新。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在不再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让全体职工真正看到企业的价值所在和企业未来的希望。我们的出版业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其价值和意义是无可怀疑的,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临的竞争也是十分残酷的,生存与发展同样是出版业的主要问题。因此,抓住机遇尽快提升企业价值,尽快做大做强已是刻不容缓的了。发展是主题。从国际上一些著名出版公司的发展战略轨迹来看,多元经营的传媒集团,使出版业的边界和内涵已经出现了新的格局。中国的出版业在借鉴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各出版单位情况不同,但致力于企业价值创新的责任同样重大。明确发展的目标、途径,并动员起全体职工,为共同的目标、辉煌的未来奋斗,乃是真正的希望。

其四,出版企业文化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建设新型出版文化,要充分利用党的政治优势,引导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特色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理论武装,培养和树立全体职工的“举旗意识”和“阵地意识”。二是把握方向,出版战线把握方向具有两重任务,一方面是要把职工的思想始终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另一方面要引导广大职工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摒弃杂音,唱响主旋律,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三是骨干带头。要搞好干部队伍建设,骨干队建设。骨干作用发挥也十分重要(如有些社根据学识和活动能力选聘起核心和带头作用的策划编辑),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志共同把企业文化建设推向前进。四是形成“共振”。经过多年的建设,出版系统有着完整的党、政、工、团、妇机构,相当一部分出版社还有职工代表大会机制。所有这些机构,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能、不同的特点,发挥不同的优势,共同建构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能够形成轰轰烈烈和扎扎实实的局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