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间藏书风景独好

2002-09-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宋娜 我有话说
为纪念鲁迅东渡日本100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福建教育出版社、中国书店、中国文物报、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鲁博书屋于9月5日至9月15日联合举办了“中国民间藏书精品展”。这也是建国50年以来,中国民间藏书家的首次大型联展。

承办这次展览的北京鲁迅博物馆特地邀请了京津浙沪港5地的顶尖级藏书家:唐宋元明清版古籍收藏家韦力、百年名人信札收藏家方继孝、期刊创刊号收藏家冯建忠、民国及鲁迅版本收藏家李世扬和民国及现代珍贵版本收藏家胡从经。这5位藏书家代表着当今中国藏书领域的最高水准。藏品不同,藏书风格也各有特点,民间藏书领域呈现出群星闪耀、星光灿烂的局面。这些藏书家除了对自己的藏品珍爱有加,善待保存,还通过研究它们发现历史,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古籍藏书:“曾在韦力家”

来自天津的韦力号称中国唐宋元明清版收藏第一人。问起韦力的收藏渊源,韦力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收藏,就对藏书感兴趣。收藏古籍版本20余年,迄今藏有8000余部70000余册。此次他展出的《契丹藏》、《玄都宝藏》、《资福藏》等均为海内孤本。其中《玄都宝藏》是道教的大藏,现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国家图书馆存有残页一页,这次展出的是《玄都宝藏》中《云笈七签九十五》弥字号,和国家图书馆的残页不同,是仅存的孤品;还有宋代大藏《资福藏》,韦力展出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一十七和三百一十八》即是其中一种,是前人杨守敬从海外带回的《资福藏》所缺部分之一,也为国内仅存孤品。除此之外,韦力还向我们展示了宋元及其它时期的各种刊本。

韦力说,收藏这么多书需要两点:一是广而博的学识背景,二是行业内的社交圈。韦力自称鼎承乾嘉学派的考证之风,重视版本的考据辨伪。实际上,版本不同,其间的学问也大有差别,对版本的要求也显示了对第一手资料的掌握程度,只有如此,才能让世人洞见当时的历史面貌。当记者问韦力是否会拍卖自己的藏品时,韦力说:“到现在我还从来没有卖过自己的藏品。这样做不是敝帚自珍,主要是古籍资源日益枯竭,而我还没有研究透它,匆匆出手很不应该;再说我也不缺钱,不需要靠卖这个为生。”当记者问个人私藏是否会影响大众对信息的掌握时,韦力称不会,并且风趣地说:“‘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前一阵国家图书馆还将我收藏的一本书影印了100本,作为资料保存。”韦力说,他的所有藏书实际上都不能说是他个人的,若干年后只能这样说,这些藏书“曾在韦力家”,他只是作为一个保存者曾经保存过它们。

学者藏书:改写文学史

不同于韦力先生从小就有的收藏爱好,香港学者胡从经先生开始收藏时有点无心插柳的味道。胡先生现在是中国香港文化研究院的教授兼副院长,“中国文明”网络工程总监兼总编辑。他的收藏大都跟自己的研究课题有关,是典型的学者型藏书家。

胡先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猎书,至今已有藏书30000册,这些藏书分别放置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其中藏有近现代文学论著与作品万余册,近现代文学期刊千余种(其中有百多种为《全国期刊联合目录》所不载),有关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论著及作品数万册以及作家签名本数百册。

胡先生介绍说,他藏书主要是为了研究方便,因为自己研究的好些课题都得找第一手材料,为此,旧书店旧书摊没少去。但胡先生接着说,许多书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弘一法师李叔同编辑的第一本《音乐小杂志》,当时是在日本编辑出版的,现在在国内似乎已经没有藏本了,这资料就比较珍贵;再比如自己收藏的新月派刊物《声色》创刊号,不见于著录,同时也不为《全国期刊联合目录》所载。其中有新月派成员徐志摩、邵洵美、朱维基、林徽因等的作品,徐志摩的散文《一个诗人》属于徐氏集外佚文,这些都是对以往史料的补充,甚至可能有助于改写文学史,这就是藏书的贡献。

除了这些,胡从经先生还收藏了许多现代作家的签名本,如冰心签名的第一本小说集《超人》,郑振铎、艾芜等等文学大家的签名本。

信札收藏:再现文人风采

和上述两位藏家不同,供职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方继孝先生对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手迹情有独钟,十几年来共收藏7000余件,其中信札6000余通。

方先生在展厅里很活跃,从他对旁人不厌其烦的讲解中就可以看出他那一股子自豪劲儿,毕竟这些藏品是他多年收藏的心血。方先生说,由于展厅空间有限,他的原定100件展品只展出了40余件。就是在这40余件展品里,朱自清、马寅初、蔡元培、丰子恺、宗白华等等文学史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手迹都一一呈现在众人面前,他们的信札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那个时代的人文气息。除了信札,就是展出的那些名家书法,也充满了文学味儿。方继孝先生这样解释自己的收藏:“我收藏的东西不仅仅是书法家的,还必须是文学家的。”

对于进入e时代的人来说,手迹手稿是越来越难寻了,人们都在使用电脑写稿改稿,收发信件都用“伊妹儿”,就连小学生用的课本,都出了电子书。这些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将传统的纸笔书写改成电脑键盘,电脑虽然带来了方便快捷,但是输出的千篇一律的方块字淹没了手写体的个性。难怪有人断言,若干年后人类也许连握笔的姿势都不会了。

方先生收藏的意义也在于此,那些名人名家的手迹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重要的是这些手迹传达出来的文化气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文人的人格、精神,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当年的风采、气度。而这些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有理由加以保存收藏。

金钱免谈 真品无价

问起这些展出藏书的市价,参加举办这次展会的鲁博书屋经理肖振鸣先生是一脸的不屑:“不谈价钱!许多书都是海内外的孤本,这价怎么定?说多少钱它都值。”肖经理说,不从经济角度入手,光是这些书的文化价值就是不可估量的,许多书学术价值极大,它们对文化的贡献也是无法衡量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有参观者议论说,浙江的李世扬为了收藏书可以说是倾其所有,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藏书上。不巧,记者在展会现场没有见到李世扬先生,无法求证。但收藏家清贫的生活状态很难为一般人所理解。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藏家都讳谈价钱,除了像肖经理说的价格难定,还有就是藏书家心中的文化情结。韦力说,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就是书籍。而文化的价值,实在不是用价钱可以衡量的。

中国藏书的历史源远流长,这次纪念的新文化运动骁将之一——鲁迅本人也是一位重要的藏书家。现在许多藏书家已经把上个世纪早期出版的鲁迅著作与中国现代文学图书、期刊、信札作为收藏热点。这些都有助于研究者从宝贵的史料中钩沉历史,认识历史。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身份象征,正是借助于藏书得以保存和延续。而这些藏书家就像保存并传递火种的人一样,是人类传承延续文化途中的一环。藏书家们对书籍珍爱不已,他们的藏书是对国家图书资源重要的有益的补充。私人藏书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先进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