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2002-09-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曹顺庆(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系) 我有话说
当前,比较文学研究实际上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和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正面临着自1958年美国教堂山国际比较文学会议以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又一次重大调整与转折。这一次的转折,是以跨越东西方文明研究为特征的,以东西方比较文学学术实践为基础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突破性进展为标志的一次学科理论的大转折。与法国学者所提出的“影响研究”和美国学者所倡导的“平行研究”相对应,我将这一次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新进展称之为“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简称“跨文明研究”。

为什么要命名为“跨文明”研究?因为“跨文化”往往容易被误解或被滥用;因为“文化”一词涵义太多太广,其定义可以有上百种之多:当今的时髦是将什么都冠以“文化”二字,此其一。其二,“跨文化”往往会产生许多误会,因为同一国家内,可能有若干不同民族文化与不同地域文化,如中国的巴蜀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等等,这样势必会导致分不清楚国别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其三,同一文明圈内也有不同文化,如法国文化与德国文化,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这样也会造成与“跨国”这一条比较文学定义的混淆。实际上,我已发现了许多上述混淆与混乱现象。尽管我一再倡导“跨异质文化”,特别突出“异质”二字,但仍有不少误解和混淆。许多人似乎也赞成和倡导“跨文化”比较文学研究,但是他们讲的“跨文化”与我倡导的“跨异质文化”,其含义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这里我特地将“跨异质文化”改为“跨文明”,以便让学界同仁真正理解我的用意。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是以近百年来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汇为基础的文学研究。就中国学者而言,主要是以中国与西方文化与文学的碰撞与交汇为其深厚基础的。近百年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实践,究其根本而言,正是在跨文明背景上展开的学术活动。

当前,我们究竟怎样深化比较文学研究,并进一步推进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进展?我的主张就是“跨文明”研究,尤其是跨越东西方异质文明的研究,这将是比较文学从危机走向转机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全球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战略性转变。

这一次战略性转变的特征何在?显然,最显著、最突出的就是西方与东方的交际、交汇,是由原来一统天下的西方文明,变为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重新开始互识、互证、互补,并共同创造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新时代,创造一个可能在东西方文化的真正交融之中走向又一高峰的时代。

显然,比较文学这种跨越东西方异质文化的“跨文明”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又一个新阶段。是继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第一阶段,即法国学派“影响研究”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第二阶段,即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之后的又一个比较文学的新阶段,即以跨东西方异质文明研究为特征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三阶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