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家创作科普读物值得提倡

2002-10-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蔡鸿程 我有话说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与清华大学、暨南大学两所大学出版社合作,组织100多位院士撰写科普著作,已经出版三辑86种,另有4种作为科技书同时出版,总共90种,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读者给编委会和出版社打电话、写信,希望转达对院士作者的敬意,读者们还感谢编委会和出版社有魄力策划这一重大出版工程,认为:组织这么多的院士、我国各学科高水平的科学家们为广大干部、大中学校师生撰写科普书是件创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些书对提高我国人民的科学素质将会产生长远影响。

多年来,在我国的科普图书市场中,直接由各学科著名科学家创作的科普图书很少。在美英德等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中,一些最好的科普读物基本上都是由科学家创作的。究其原因,发达国家公众较关心科技发展,而且他们对科学了解的程度,可能直接影响科学政策的制定和科学界的利益。这种环境有利于推动科学家们热心科普创作,通过科普读物使公众更多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以利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在我国,尚未能形成这种机制。我国许多科学家不太愿意从事科普创作的另一原因与我国现行的学术评价标准有关,不以科普为学术,花了很大力气写了科普著作,还被一些人认为是不务本业,浪费了时间。这种环境使得一些有能力、有积极性撰写科普著作的科学家们不得不三思而后行,积极性受到伤害。然而,历史向来是由勇敢者、勇于变革、创新者谱写的。100多位院士在1998年6月毅然与清华、暨南两所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协议书,决心写好自己所精通学科的科普书,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提供精神食粮。

院士们创作《院士科普书系》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主要是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科学概念、科技知识,如何让外行人读懂,并真正从中学到东西,受到启发,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许多院士为达此目的,组织老中青结合、专家与外行结合的研讨小组,和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一起反复研究、讨论,几议大纲、几易文稿,多次修改补充,直到满意为止。有的十几万字的书稿历时两年多,比写一本几十万字科技专著花的劳动更多。实践告诉我们: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技成果,是一种新的耕耘、新的创造。现在,百名院士和编辑、出版工作者几年来的辛勤劳动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原创性高级科普系列图书整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广大干部、高校学生扩展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高级科普读物。我们向院士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不少院士作者表示愿意听到各类读者的反馈信息,特别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科普图书质量,进一步增加趣味性、可读性的建议,以利今后创作不仅自己满意,而且让广大读者满意的科普作品。

江泽民总书记在《院士科普书系》的序言中号召我们:“科教兴国,全社会都要参与,科学家和教育家更应奋勇当先,在全社会带头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科教兴国也要抓好基本建设。编辑出版高质量的科普图书,就是一项基本建设,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是很有意义的。”《院士科普书系》的作者们带了头,为我们科教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我们愿意看到更多的院士,更多的教育家、科学家,更多的科教工作者加入到科普创作的队伍中来,共同创造科普创作的新局面,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作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