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航天情

2002-10-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永远的眷恋 我有话说
英国历史悠久的伯明翰大学于1947年秋迎来了一位高高瘦瘦的中国青年。姚桐斌选择了在工业冶金系攻读博士。这里学术气氛浓厚,科研和工业生产紧密联系,桐斌被这里荟萃的众多名师吸引了,他师从终身教授康德西博士(V.Kondic)。来到异国他乡,桐斌除了一如既往地苦读外,同时注意到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进一步加深了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重要性的体会。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垮台,1949年桐斌已没有公费,只好把两年的费用匀作四年使用。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桐斌仍然于1951年获得冶金学博士学位。

1952年1月,桐斌在英国伦敦帝国科技学院任实习指导员,并继续深造,1953年即从该学院毕业,并在该学院任教和做研究工作。此时,发生了一件科学家们意料不到的事……

在英国留学时,桐斌组织并参加了左倾的“中国科学者协会英国分会”和“中国留英学生总会”的工作并担任过留英学生总会主席等职务。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桐斌和海外留学生激动万分;他们感到中国真正站起来了,再也不会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了,在上海租界一公园门口挂着的“狗与华人不得入内”这种侮辱性的牌子再也不会出现了。桐斌和一些爱国留学生向国内发了热情洋溢的贺电,并得到回电。

作为学生会主席,桐斌经常收到新中国的报纸、杂志和一些影片资料。看到祖国的进步,桐斌等人十分兴奋,他到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宣传新中国蒸蒸日上的情况,这引起了敌视新中国的英国政府的注意。

一天,桐斌接到伦敦警察厅(Scot1and Yard)的通知,约他去“谈话”。这次“谈话”实际上是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开英国。同事们忿忿不平,对英国政府的这种做法极为不满,可是又无能为力。

这时,世界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依·皮沃斯基(E. Pivowarski)听到此事,邀请桐斌去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让他在自己领导的研究所工作。去亚亨前,桐斌在慕尼黑大学进修,提高他德语听、说的能力。

1954年初桐斌即赴亚亨工业大学报到。他扎实严谨的学术基础和工作作风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桐斌对德国同事也很有好感,他空闲时和他们一起去喝啤酒、聊天,感情十分融洽。他的德国同事生活优越,个个人高马大,有的还有啤酒肚,而桐斌却依然高瘦挺拔,如玉树临风,真是奇哉怪也!

在亚亨工业大学期间,桐斌写过多篇关于金属粘性及流动性的论文,并自制仪器研究金属粘性,他的工作获得了好评,被好几个国家的大学聘请讲学。但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宣传社会主义祖国,他要让人们在了解他的学术观点的同时也了解新中国。在此过程中,桐斌自己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受到了党的教育,并且加人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底回国后,北京钢铁学院、清华大学和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都希望桐斌能去他们那儿工作。但后来,聂荣臻元帅通过国务院专家局,指名要桐斌到成立不久的导弹研究院工作,负责筹建一个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

研究所建成后,改名为第七机械工业部七○三所,桐斌被任命为所长。对实验室的设计,仪器装备的购置,科研规章的建立,科技人员的培训等,他都事必躬亲,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他都忙得回不了家啊!

就是这样一位淡泊名利、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地搞科学研究的人,却无法躲避政治的漩涡。最后,竟惨遭毒打致死!节选自《航天情——永远的眷恋》,彭洁清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