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球化与文化进步的理性审视

2002-10-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汤贞敏 我有话说
全球化进程中文化进步的问题,既是当今时代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田丰先生的《文化进步论——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的哲学思考》(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把时代问题中的全球化与文化进步的关系放到“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来考察,放到人类文化思潮演变和当前世界格局大分化大组合的现实运动中来考察,放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及其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中来考察,对全球化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矛盾的实质和演化趋势、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和进步的机制,以及全球化与中国文化转型和发展的互动关系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如何重建人类精神家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了哲学的反思和前瞻。作者的探讨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前沿性和实践性。

作者把研究当代全球化与文化进步问题置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基础之上。

作者以与时俱进的思维考察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共性与个性的辩证运动、人类文化多重矛盾的冲突和融合,以及文化进步的机制。文化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特征,全球化过程彰显了文化共性与个性的联系、冲突、转化、融合,基本上全球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共性不断拓展和丰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个性化的过程,从而构成文化进步的动力和主线。

当然,如何在全球化的实践中既增进共识,维系合作与稳定,又承认差异和多样性的合理性,增进个性自由,是现时代文化进步的要求,也是当代世纪性难题。这正是作者解析这一课题的前沿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关键所在。在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大众文化与个体文化等多重矛盾既冲突又融合,反映了当代人类文化进步的基本内容和一般过程。因而文化冲突和融合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进步过程的两种显著的现象,文化研究的使命就是把冲突引向融合。作者为此深入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当代人类文化进步的机制问题,把文化交往与文化对话、文化选择与文化批判、文化竞争与文化兼容、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作为文化进步机制的四个关键环节。其中,交往是前提,竞争和批判是动力,积累是基础,创新是核心,诸环节又互为前提互相转化,推动着人类文化契合全球化的步伐与时俱进。

作者理性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创新和发展。作者把历史的目光投向资本主义产生直至现时代的全世界视野内的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及其消长关系,立足于文化共性和个性辩证发展,以及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强势文化的态势,尖锐指出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的威胁,积极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营养,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成为事关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文化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我国必须维护和发展出具有极大竞争优势的民族文化。但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竞争并不是绝对排斥式冲突。相反,只有积极开放和参与,善于兼容和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才能促进文化更新与发展。这无疑是一种建设性的科学态度。

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创新和发展,不仅要在文化的范围内讨论,而且要从人的社会实践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中予以考察。我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既要完成全球化初级阶段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任务,又要赶追知识化、信息化、民主化的浪潮,这构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因此,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进步的关系,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与当代世界文化的关系,前者是民族文化的自我保持、自我更新的问题,后者是民族性与时代性、世界性相贯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文化体制转型的核心问题。作者进而探讨了发展与全球化相适应的文化产业问题,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市场战略、集团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人才战略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