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知识与精神的价值

2002-10-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罗莉 我有话说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典当中,以儒家所整理、传习和阐释的经典最为宏阔广大,影响也至深久远,在总体上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知识体系和精神体系。放眼当今学术界,对中国古代传统的知识体系和精神体系的价值进行考察和分析,仍是受到普遍关注且不断广泛深入的研究课题。新近出版的李凯博士所著《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一书,就是从对儒家元典的考察和分析入手,以中国古代诗学发展这一个案研究的角度立论,集中探讨儒家元典对中国古代诗学的精神、话语和阐释等方面发展的影响,并作出适当的价值判断的。

读学术性的书,每一个读者或许会有不同的兴趣视角与学术立场。通览《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一书,给我最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就是其中对于构成“知识”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所做的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儒家元典本身作为知识与精神的载体,对中国诗学体系的确立与发展所产生的基础性、规定性和指导性的影响;另一个方面则是,历代学者,包括当代学术界,对儒家元典的认识和阐释所构成的知识系统,以及具体评价所体现的精神判断与价值诉求。也就是,对于读者来说,完全可以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的知识的享受和精神的熏染,既有古典的,又有现代的。换句话说,对传统知识的认识和解释形成了当代的知识,对传统精神的阐明和发挥构成了当代的精神,那么,知识与精神也就成为联接古今的线索和纽带。《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一书正是通过展现并梳理这样的线索和纽带,而最终完成对于知识与精神的价值的揭示的。

细读此书可以感到,在具体的论述中,知识与精神这两个层面的内容是始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可以说作者又是以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的关系为基点,建立起了一个知识与精神的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中为读者展现和勾画出了中国诗学理论发展的曲线。例如,在导论中,作者就提出了“返回精神家园:儒家元典的当代意义”、“文化精神、诗学精神”的命题,那么在具有抽象意义的“精神向”(纵向坐标)上,作者为自己、也为当今学术界定立了一个理论高度。同时,作者还对“儒家元典”和“中国诗学”做了知识层面的基本界定,从而确定了本书的具有时间意义的“知识向”(横向坐标)。作者在后面所做的考察、分析和论述,也就由此展开。

在知识层面上,作者先后追述了儒家元典的创制过程及其范围,考察分析了从先秦,经两汉、魏晋、宋明,至于清代的儒家诗学阐释学的发展历程。其中也不乏对当今学者的观点与认识的回顾和总结。在精神层面上,作者则从儒家元典的精神蕴涵中归纳概括出人文、中和、自强进取、忧患意识等多个方面。并引申到诗学领域,进一步明确了诗学中的精神内涵的具体体现,诸如“以文化成”的教化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怨而不怒”的含蓄精神、“刚健中正”的风骨精神、“通变则久”的创新精神和“宗经”、“复古”的“经”学精神等。应该说,建立在儒家元典知识层面上的其精神层面的内容,自古及今,深为文人雅士、仁人志士、巾纶英雄、书卷学者等各种人物所注重、思索和践行,不断地展示和发挥儒家元典精神内容在各方面的价值。而就诗学理论而言,同样成为其关注者、建设者们不断地展示和发挥儒家元典精神各方面价值的一个领域,一种话语方式,一个精神舞台。

就精神生活而言,古人所关心的,往往也是我们今人所关心的。精神的继承比起知识的继承来,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体认,更多的学习与研究。这或许就是读过《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之后可以给人的最大的感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