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继承·超越

2002-10-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费振刚 我有话说
20世纪50年代,由当时的一些知名学者亲自动手作古代文学的普及工作,出现了余冠英的《诗经选》、《诗经选译》、高亨的《诗经选注》等《诗经》选注、选译本,以后又出现了无数种的选注、选译本,乃至又出现了无数种的全注、全译本,据相关的文献目录的统计,现代人作的《诗经》的注译本有近200种,其中绝大多数是20世纪后20年出版的。虽然也有少数表现注译者深厚功力和学术个性之作,但多数则是平常之作,陈陈相因,缺乏特点,缺乏创造性,从专业来说,它们的学术信息含量少,是学术工作的简单重复,无助于学术研究的推进。我认为刘毓庆编著的《诗经图注》是属于那少数的优秀著作,更因为它体现了较浓厚的闻一多先生《诗经》研究的特色而受到精神的激励和鞭策。

《诗经图注》分上下卷,上卷为《国风》,下卷为《雅颂》,由台湾丽文文化公司于2000年出版。将闻一多先生的《诗经》研究与《诗经图注》相对照,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在认识上有许多一致之处,而其不同处则反映了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学术工作是代代相传的事业,我们现在工作的基础是历代学者所奠定的,而今天学术的发展,也在于对前代学者的继承和超越。所谓继承,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历代学术成果的全面深入具体的把握和熟练的运用。所谓超越,就是对前代成果的分析鉴别,去粗取精,批评错误,修补空缺,形成自己的认识。《诗经图注》上卷对《国风》作品的具体评析注释中征引闻先生的说法,据我不精确的统计有近六十处,我想在现代学者中是征引最多的,从中可以看出《诗经图注》对闻先生《诗经》研究成果的重视。但重视并不等于盲从,《诗经图注》在征引中有多种情况,有的是赞成其说法,并加以申说,有的虽征引了闻先生的说法,但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这种征引,不仅表现了编著者占有材料的广博,也表现了编著者判断分析的犀利,是对前代学者的继承,也是在继承基础上的超越。《诗经图注》的成功正在于此。“弁言”称其为“集成性质”的,是符合《诗经图注》的实际的,也正如“弁言”所云,它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古老文化不朽的生命力与不可替代的意义,看到了她的无限可阐释性,以及其在新的阐释中获取新的意义的再生能力。”

《诗经图注》仍有可改进的地方,如在《周南·关睢》、《汉广》、《汝坟》、《秦风·蒹葭》等篇中反复申说所谓“性隔离”问题。这是值得商榷的。其次,我还认为某些作品主旨的论定还可再斟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