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浓缩学术精华,尽展大师风采

2002-10-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蕾 我有话说
得知这套《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已经出版是在今年7月份。想到终于可以见到企盼已久的这套书,当时我心中就有一种止不住的兴奋。

最先读的就是这本《朱德熙选集》,一页页读下去,你会感觉到编者的良苦用心。袁毓林先生将所选的论文分为七组,每组都代表朱先生语法研究的一个方面,每一组相对独立,却又紧密联系,浑然而成一个整体,基本反映了朱先生的研究特色。

《选集》充分考虑到了文章的语言学价值。朱先生是国内最早提出并使用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的,而正是这两种分析方法使汉语语法方面的研究又向前深入一大步。《说“的”》便是最早运用变换分析理论的文章。朱先生根据汉语语法研究的实际需要把Harris的变换分析理论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汉语变换分析理论。《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就是对这方面的理论性总结。《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是国内首次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的论文,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变换分析的局限,使整个的汉语语法研究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是又一篇成功应用该方法的论文。在晚年,朱先生把研究的触角伸向了方言,这无疑是带有深刻的思辨性质的。横向的方言比较和纵向的历史比较,使我们的语法研究更走向了深入。这种思维方式促进了语法的多视角研究和对一般方言语法的探讨。

书中的文章全面地反映了朱先生的语法观。基于多年的观察和分析,他认为词类的划分是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的。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词类问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朱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像有些屈折语那样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这种认识使我们能够冲破传统语法的束缚,澄清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对“词类活用”和“词无定类”这样的论述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看到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词组本位的理论。认为以词组为本位可以避免许多矛盾和弊病,能简明、严谨地反映出汉语的面貌。他还指出,实词与实词组合的句法结构总是同时并存着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关系。相同的语法结构关系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语法结构关系可以表示相同的语义结构关系,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关系总是同时影响句子的意义。还有就是关于“黏合和组合”、“指称和陈述”及“自指和转指”等重要概念,朱先生都富有创建性地进行了区分和解释,并成功地运用于汉语研究中。

自《马氏文通》起,汉语语法的研究,或者更广泛地说现代意义上的汉语研究,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回首先行者走过的道路,我想有许多东西是我们需要检讨的。这本《选集》恰好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审视自己。当我们面对令众人都困惑的问题时,是否还有追问下去的勇气?怀揣着自以为得意的文章时,我们是否还能冲破束缚,去超越自我?功成名就时,我们是否还坐得住冷板凳,守得住那份理想?保有那份执着?静下心来,我们扪心自问,种种的诱惑自己能否挡得往?这个时候拿起这本《选集》来,我们是否更感觉到了它的厚重呢?可能我们之中的许多人正忙于跟踪当代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前沿,不断标新立异,那么回过头来温习这本书,对借鉴和运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我们是否又会从中获得些启示呢?而其中有一些东西正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

不仅如此,读朱先生的文章我们可以体味出大师的治学精神,那份执着是非常人所能及的。

《选集》中收入了《说“的”》、《关于<说“的”>》、《北京话、广东话、文水话和福州话里的“的”字》及《“的”字结构和判断句》等四篇有关“的”字的文章。这只是朱先生研究“的”字的文章中经典的几篇,还不是全部。小小一个“的”字竟涵盖了汉语语法研究的许多方面,它牵动了一个语法学家多少精力,耗费了大师多少心血!试想几十年一直关注、致力于某一个问题的研究需要怎样的一种执着?不断的在否定中超越自我要靠怎样的勇气?朱先生就是这样一直关注着这一汉语语法中的重要课题,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写成多篇有独创性见解的文章,使我们对相关语法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个“的”字怎就了得,它耗去了朱先生的许多心血,从那一篇篇有份量的文章中,我们分明地感受到了大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那份对科学的执着。

其实仅凭着一篇篇响当当的专业论文,朱先生名列汉语语法八大家就是当之无愧的,更何况他本人又是那样的谦虚,在有生之年不断扶持后学。从那篇包含深情的《朱德熙先生评传》中,我们不难体悟出一个深受师恩的学生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说到这里,不觉又使我又想起了今年暑期在北大所感受到的一些宝贵的东西。在躁动的都市中,那里有一片纯净的学术空间。在和北大中文系语言学专业一些老师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他们的专业精神。提到朱先生,每一位师生无论是否受过他的言传身教,都对先生充满了敬佩之情。薪火相传,北大语言学研究传统的树立和发扬光大,朱先生是功不可没的。为人为学,朱先生可谓一代师表。人虽去,文犹在,有的东西是需要我们不断地从朱先生的文章中学习、汲取的。

有些书只要读其大概就可以了,而有的则需要研读。我认为对于每一个学习现代汉语专业的人来讲,这都应当是一本值得下功夫去细读的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