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提“精微备至”

2002-10-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云南省建材院《云南建材》杂志社 包崇肖 我有话说
前几日,受省内某出版社一位熟人之托,要我帮忙为一本新书写点文字。抽空读了一下,发现这本300来页的书中,错讹不少。譬如“享有”印成“亨有”,“班禅”印成“班惮”,“延续”印成“廷续”;还无缘无故地脱字漏字、不加标点;编辑体例也不一致,相同的情况,有时用书名号、引号、括号,有时又不用;简体横排,却又夹杂着繁体字。让我如鲠在喉。若不是这位熟人给我,我还以为是盗版书呢!

此间,恰巧遇到一位熟悉的老教授,他说他的一本著作,第一版时前言中用错了一个词(“寥若晨星”变成了“寥若星辰”,差之一字,谬之千里)。每次看到都如同吞吃了一只苍蝇。以后此书再版重印时,他多次打电话给出版社要求将错误更正。可今天当他翻开此书——2002年的最新版本时,却发现错误依旧。而该出版社居然还是一家颇有影响的出版社。说此事时,老教授显得一脸的无奈。

时下,图书中的错讹,已使人有了种“虱多不痒”的感觉!

如果说,图书的思想性、艺术性不强,受到客观因素制约,尚有一丝原由的话,那么,由于校验不严或排版不慎造成的差错就不能原谅了。笔者始终不明白,我们小时候读的那些书,差错没现在这般突出,按说社会进步了,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就编著者的文凭而言,肯定较过去高得多,本科、研究生之类也不少,可水平为何还不如过去?还有,印刷设施也现代化了,差错却如同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这些“低级错误”,纯属缺乏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心使然!由此,我想到了著名出版家、原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张元济。在他主持下,该社曾出版过《百衲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太平御览》等重要史书。张元济在图书出版上力求精益求精,“其与缪荃孙、傅增湘等,则皆议论古籍版本、校勘、影印等事,精微备至。”(顾廷龙语)。笔者有幸购得他主持下出版的《百衲二十四史》一套,通读之后,尚未发现一处差错。从中,可看出张元济对出版工作要求之严谨。在各行业狠抓经济效益的今天,具备这种一丝不苟作风的出版工作者究竟有多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