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多元一体”血脉相通

2002-10-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资华筠 我有话说
《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史》,马薇、马维丽 著。

舞史研究起步虽晚,已做出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无须讳言,既往的中国舞蹈史研究——尤其是通史类,大都以汉族(华夏族)为核心(兼顾或涉及一些少数民族舞蹈),而先期出版的少数民族舞蹈史论研究,大都注重于单一民族的考察或地域性分类研究。本书在沿袭断代式通史型构架基础上,进行了“核心”转换;并将视野在横向幅度上放宽、延伸,力图囊括自远古以来各个历史时期舞蹈文化发展活跃区域,比较显要的少数民族的舞蹈。认真研读,从中收获的不仅是史料综述,还有更为可贵的知识整合、方法论探讨、理论升华等更深层次的启迪。

面对“多源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舞蹈文化发展中,同源同流、同源异流、异源同流、源流交错、交汇、融合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现象,作者选择了整体把握、综合叙述——“不寻求单一民族舞蹈史的完整性”的作法,稳健地把握住时域、空域;宏观关照与微观剖析的关系,手握“智慧之篦”,按时序(自远古起)沿着人们比较习惯的中央王朝更迭的历史分期法,首先关注到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中央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横向面,“立足于它与历史发展的纵线形成的‘十字交叉’点上,审视历代少数民族乐舞的发展”;同时决不忽视社会动荡时期及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的舞蹈文化发展,巧妙地攫取其“凸面”、“聚焦点”施以简繁适度的特写。那梳理顺畅的纵向脉络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而精彩纷呈的“横向面”描绘,犹如高潮迭起的波澜与浪花。对于通史论述中必须把握的“经纬线”、“叉路口”、“既定方向”及“顺势感”——作者表现得成竹在胸、思路清晰,并且不局限于“就舞论舞”,而是以开阔的视野广泛地吸收了相关学科(如: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的成果,着力“揭示历代少数民族对于中华舞蹈文化做出的贡献,及其非同一般的艺术风采”,凡此种种构成了本书的“独特视角”。

全书445幅精致的图片中,作者独家收集、占有的第一手资料过半——共228幅。从中不仅看到作者日积月累、含辛茹苦的工夫,那采集、选择的过程和结果,更检验着作者的学术眼光、知识含量、鉴别力和见地。图片仅是文字叙述的形象性伴随物,但仅此足以窥其“独家资料”之一斑。在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的铺陈中,时时迸射出一股新鲜的气息,吸引读者饶有兴味地跟随其进行着另辟蹊径的学术跋涉。

如果说“独特视角”是收集“独家资料”的导航船,“独家资料”又是“独特视角”的必然收获。那么,“独到见地”则是检验其学术价值的重要标尺。综览全书,我们起码可以获得以下几点比较深刻的印象。

一、关于舞蹈起源说:对于舞蹈的“多元性起源”及其在“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舞蹈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共通性,舞界已有共识并多有学者论述。本书在以少数民族舞蹈为重点的追溯中,结合原始艺术遗存(实物)的考证,将少数民族的远古舞蹈,按功能分类予以说明并结合“族属”溯源、辨析,阐释少数民族舞蹈的源、流、发展脉络;此外,对商代甲古文的“舞”字,作出多方位、多角度的考证,提出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相关的种种分析,这些都颇具新鲜感、启迪性。

二、关于西周“四夷舞”辨析:西周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所见有关论述,多着眼其功能转化,即使论及“四夷舞”,观察、叙述的焦点大都以汉族为核心。本书对西周乐舞发展高潮中的“四夷舞”,进行了重点研究,重彩描述了公元前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状况的同时,论证了少数民族舞蹈对远古文化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这无疑是对这一时期舞蹈史的重要补充。

三、关于巫舞的论述:本书从梳理少数民族舞蹈发展脉络的需要出发,为设置了专门的章节阐释“古代巫师与巫舞”,在相当宽阔的横向面上,对其进行踪觅迹,提出了:“古代中原巫文化向四周辐射并与不同地域、民族的土著巫教结合,形成了以北方各民族为主的萨满文化和以南方各民族为主体的傩文化——”的看法,并结合现时的各民族舞蹈的遗存,予以今古相印证的考察与分析,有诸多独到的见地。

四、关于西域乐舞的东渐:在论述中国舞蹈史的发展高峰时,几乎都会论及汉、唐盛世的民族文化交融现象,也必然涉及西域舞蹈的东渐。此书的突出贡献在于:把焦点置于少数民族舞蹈发展体系上,结合自然、人文环境的诸多生态因素,对其源流、功能、播布及形态特征的形成、发展、变革进行了多维的、综合性研究与分析,角度新颖、铺陈有序。

五、关于新文化运动中的少数民族舞蹈:众多周知,中国舞蹈发展到明、清,呈衰落趋势——逐渐融入了戏曲而缺少了独立品格。(为各民族所拥有的自然传衍的民间舞,仍葆有其生命力)。20世纪初叶,中国新舞蹈艺术得以重新崛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潮,起到了重要的孕育、催生作用。作者以其历史敏锐感,辟专门章节论述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少数民族舞蹈,除论及知名舞蹈家的活动外,也介绍了鲜为人知的边陲地区的少数民族舞蹈活动。揭示了先进思想如何促进了少数民族舞蹈发展,以及接受了先进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舞蹈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六、关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少数民族舞蹈发展:舞蹈通史类著作中,古今通论——下限至20世纪90年代者,确数罕见,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之一。在其最后(第12)一章的有限篇幅中,论及了少数民族舞蹈遗产的继承与整理;舞蹈创作的繁荣与发展;舞蹈团体及研究机构的建立以及相关艺术活动的开展———无异于一部浓缩的当代少数民族舞蹈史纲。

作者以舞蹈发展的史实,再次印证了“中国民族内部存在着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使得民族演变的趋势不是一步步走向分化而是走向统一”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无疑具有积极作用。这不仅是专业舞人应该研读的书,相信对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也多有启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