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凯歌和谁在一起?

2002-11-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张越古 我有话说
《和你在一起》意在歌颂人间的真情,不料却成为一首失败者的挽歌。同时,也再次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对父子关系的情结,以及在他的影片中一再出现的忏悔之情。

陈凯歌的电影不可不看,他会讲故事,会造梦。他借助各种人物造过许多英雄梦,娱目的画面和震骨的音响令人眩迷。对声画娱乐要求很高的人,看陈凯歌的电影往往很能满足。

他的新片《和你在一起》,也不失为凯歌风范,华丽而沉重。故事说一个小男孩从小被母亲遗弃,但是他母亲在他身边留下了一把价值数万元的小提琴。抱养他的父亲是一位厨师(刘佩琦演),历尽艰辛要把他培养成音乐人才,带着他到北京求爷爷告奶奶地拜师。可是孩子似乎不太懂事,他的第一个老师(王志文演)的不幸使他对艺术产生了怀疑,为了满足青春冲动,给一个三陪女(陈红演)买礼物,他甚至把提琴都变卖了。万幸的是,他的第二个老师(陈凯歌演)看出他是一个小提琴天才,为他争取到了参加国际比赛的资格。最后关头,当他的竞争者告诉他真相,他的第二个老师为了功利目的,把养父“赶”回老家,企图剥夺他与养父的父子深情,完全占有他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国际比赛,追到火车站,回到了养父身边。孩子抛弃了成功,选择了人伦之情。

真是一个煽情的梦。我们在黑暗的电影院里,被陈凯歌营造的梦而打动。然而当你走到阳光之下,看到了现实中潮水般的车流与人流,随之而来的不安便紧紧地抓住了你。

我们应当欣赏这部美丽的影片。一个少年人,在人生的三岔口做了勇敢的选择:他的两位老师,代表艺术良心的一位清贫无助,唯有音乐相伴;代表功利成功者的一位却心地阴暗,头上罩着大师的光环;他选择了艺术良心。这孩子多干净啊。他得到了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面临成功的巨大诱惑;可他却不愿养父的情感受到一点伤害,毅然放弃了大赛,回到养父身边,要“和你在一起”。这孩子多仁义啊。以一个少年男人,与养父一路苦斗,终于来到了人生决战的前沿,现实的成功就在眼前。可是一旦他认清现实的拼争是如何残酷、如何肮脏,参与人生的角斗是如何不能快乐,他干脆利落地否定了功名的追求。这孩子多率性,多勇敢啊。你会想,这孩子真好。如果你接着往下想,如果这孩子是我的孩子就……你就会觉得别扭了。你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这孩子多不懂事,多软弱不坚强,多不负责任啊。影片创造的梦幻感在铁的现实面前,出现了裂痕。

陈凯歌在一次谈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提醒大家“不要轻视普通人的感情”,他在尝试理解和表现普通人美好的感情。“普通人”与“成功者”之间,横着一座心理分水岭——亲情。能越过这座分水岭的人,就会从“普通人”一跃而成为“成功者”。遗憾的是,刘小春打了败仗,他到达分水岭之后便退缩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小春是永远的“普通人”。陈凯歌为了表达对“普通人”感情的尊敬,在影片的高潮段落,对刘小春的选择,进行了充分电影化的诗意渲染,极大地升华了影片所表达的梦幻般的原始情感,从而成功地完成了对现实文明的背叛。陈凯歌用电影语言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历尽艰辛,哪怕是与成功只有一步之距,“选择放弃”也是普通人的美好权力。

《和你在一起》确实意在歌颂人间的真情,不料却成为一首失败者的挽歌。为这个故事而感动的人,心中有阿Q式的自悯在起作用。刘小春放弃成功机会,纵有一万条理由,他背叛亲生母亲和养父坚实的人生期望,却不容疑问。在现实中,这个结局是最消极和最令人沮丧的。我们祖先发明了“前功尽弃”、“功亏一篑”这样的成语,来表达对类似情景的无限惋惜和伤感。真、假、美、丑、善、恶,都是人间真相,不能正视的人没有生存机会。在刘小春面前,进入社会进行激烈竞争,和在家享受父爱,孰难孰易?选择逃避的道路,从来都容易,因此也没有价值。同样在电影的高潮段落,小春的养父如我们一样万分感动:“和我在一起!他要和我在一起!”他觉得自己没有白养这个儿子。在这一刻,他被刘小春所创造的梦幻给麻醉了。这个老实的小城厨师,这个为人生冷暖历练过的男人,这个不想辜负孩子的生母,一心要把孩子培养成为音乐人才的养父亲,当他第二天也许在回乡的火车上,忽然发现自己与儿子一事无成地离开了北京,而儿子的前途也永远被他自己葬送了的时候,他的梦会痛苦地醒来。陈凯歌是造梦者,但“现实中的失败”永远也不会成为“普通人”的梦。这就是《和你在一起》的两难。

陈凯歌一直非常真诚地拍电影。他把艺术电影称为“诚意电影”。他说他“要拍这样一部电影的原因”,是“曾经长期被功利思想所困扰”。他还“很清楚”地认为,“我并不觉得这个电影是全然真实生活的反映,有很多事儿是我个人的幻想,我个人从这样的幻想中得到了很大的安慰。”这些话是真诚的。《和你在一起》这个梦,不属于“普通人”,她属于陈凯歌自己。陈凯歌借助这个故事,在讲述他自己的精神经历。陈凯歌对父子关系有情结,在《少年凯歌》中,他曾勇敢地忏悔过。这种忏悔后来也一再在他的电影中出现。电影《刺秦》中对吕不韦的塑造,是这个情结的佐证之一,《和你在一起》也是如此。陈凯歌借刘小春与养父的故事,尤其是借助故事的结局——放弃艺术,回到父亲身边,再次表达了少年凯歌的忏悔之情,鞭挞了为了功利目的而抛弃亲情的行为。《和你在一起》真正的人性价值,就在于此。影片饱含着陈凯歌对生活的真诚,和对父亲的深重的愧疚。

陈凯歌的精神恶梦还没有醒,他试图要走出他的精神危地。《和你在一起》是他用以抵抗持续多年的精神困惑的一帧新梦。更危险的是,他“从这样的幻想中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在这糟糕时刻,越是有才华的艺术家越容易伤人。在世界文化史上,艺术家为超越自己,实现梦想,而误伤弱者的事,从来不断。德国诗人歌德,年轻失恋痛苦万分,以自己的经历创作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主人公维特不能忍受生活对他的背叛,选择了自杀。小说艺术征服了读者,一些失恋者对生活绝望,模仿维特,选择了自杀。而歌德却凭借这篇小说的创作,成功渡过了他的精神危机,最终创作出了《浮士德》,成为世界文化的巨人。

陈凯歌和一切爱陈凯歌电影的人,应当清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