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辩论和酷评

2002-11-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浙江大学中文系 刘阳 我有话说
和往常一样,2002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刚在央视鸣金,我便预测,国内出版界又不费吹灰之力捡了块唐僧肉,可以从从容容分出一杯羹来了。周末偶逛本地特价书市,却发现“事情正在起变化”:那《辩赛掠影》、《辩手的风采》、《辩才实用指南》之类教人舌头上下翻飞有力的“宝典”,打两三折也无人问津。遥想十年前《狮城舌战》一夜红遍大江南北,我亦屁颠颠跑去抢购过一本的,就觉得好笑。一摊主打趣:“如今人们嘴皮子功夫全都无师自通了呗!”

岂独摊主的牢骚为然?大众似也颇有微词。已经有调查表明,55%的人认为,现在的辩论“简直是作秀”,“滔滔不绝,声嘶力竭,手舞足蹈之后是一头雾水”。我越看越对无师自通没了信心,瞧这些名牌大学的男孩女孩个个唾沫飞扬,恨不得将对方压倒,就有点心惊肉跳。细究之下方悟出,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在《西方的智慧》中对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批评是多么有见地,他说:“要紧的是要把争论和辩论分开。实行前者的人是力图得到胜利,辩证家却是想发现真理。这其实是争论和讨论二者之间的不同。”虽然俗话说,水越搅越混,真理越辩越清,可那毕竟得建立在发乎本心的价值取向基础上才行啊。且不说相对“既此又彼”的“非此即彼”乃人类思维活动的窠臼,即使各执一词,抽签论英雄,谁又能保证双方辩手就真对己方立论供认不讳?更要命的是电视的参与,镜头前辩手会不会再来一层表演思维呢?实在是很难讲的。我以为,辩论在电视上(或曰实践上)的成功,就是辩论在电视外(或曰理论上)的失败。

由辩论想到眼下文坛的“酷评”。我想“酷评”也有底线的,那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而非图胸臆之快,作无聊发挥。“英国作家吉卜林的《莫格里的兄弟们》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均不如中国唐朝无名氏作者的《补江总白猿传》。可惜那个时候诺贝尔文学奖还远没有出世哩!如果那个时候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设立,那么,中国的作家应当比西方的作家早1000多年就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陈东林《诺贝尔文学奖批判》)这真可谓伟大的发现。惜乎一厢情愿而迹近自恋。任何懂点逻辑常识的西方作家难道就不至于反诘——“诚如是,谁又许诺阁下1000年后仍有资格获诺贝尔文学奖了?”

《孟子·公孙丑上》云:“讠皮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不全面的言辞知道它片面性之所在,过分的言辞知道它失足之所在,不合正道的言辞知道它和正道分歧之所在,躲闪的言辞知道它理屈之所在。再添一句“壮辞知其所本”,就足够成为我们说话为文的准绳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