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凯恩河》:一部视角独特的黑奴小说

2002-12-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王家湘 我有话说

拉丽塔·塔德米

   拉丽塔·塔德米的处女作《凯恩河》是一部纪实小说。纪实,因为作者在47岁时辞去了在财富500强公司之一所担任的副总裁的职务,经过了五年多对家人和家族起源地知情人的访问,研究了各种历史文件,从尘封了的一个多世纪前的旧报纸、发黄了的法庭记录、契约、遗嘱、财产证,到私人信件和家庭传说的记叙,联结起了家族7代人的历史。小说,因为即使有了大量的文件和家庭传说,在作者着重描写的1834年到1936年的一个世纪主要是三代女性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空白和缺失的链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在对事件和当时当地的思想氛围的研究的基础上填补了空白。我推测人们的动机。偶尔也改变一个名字、日期或情况以适应流畅和连贯的叙述的需要。”拉丽塔说,她希望自己在书中“捕捉住了事物真实性的精髓”。

读完全书,我反复地思考着最后的这一句话,脑子里出现了我所读过的许许多多记叙黑奴生活题材的作品。从男女黑奴的口述实录、自传,到黑人或白人、男性或女性所写的或虚构或纪实性的著作,这些作品构成了我对美国蓄奴制的感性认识。在我接触到这大量的作品以前,在自己思想还比较封闭的年代里,蓄奴制意味着奴隶主是一律的凶残,黑奴是一律处心积虑反复策划逃跑或反抗,如果有少数黑奴不以逃跑或其他行动对奴隶主进行反抗,那他们就一律是汤姆叔叔。后来自己成熟了一些,对于世界和人及事物的复杂性多了一些了解,看问题逐渐少了一些绝对性,但是黑奴的主导形象仍然是《根》中被砍掉了一只脚仍要逃跑的孔塔·金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抱着孩子跳跃急流中的浮冰奔向自由的伊莱扎。蓄奴制的残酷集中体现在《宝贝儿》中母亲宁愿杀死幼女也不愿她落入奴隶主的魔爪。奴隶主的没有人性反映在对黑奴的穷凶极恶的肉体折磨、随心所欲地拆散黑奴的家庭和对女奴的性迫害上。

但是在拉丽塔·塔德米的《凯恩河》中,这一切只有淡淡的影子,构成小说发展的背景而不是作品的聚焦点。作品中反映了酷刑:吉拉斯姆被工头毒打过。反映了妻离子散的悲剧:克里门特甚至没有能够和妻子女儿说一声再见就被卖到了远方。有黑奴的逃跑,在南北战争中黑奴大批逃离种植园。有性迫害,伊丽莎白和苏塞特都在毫无选择可能的情况下为白人奴隶主生了孩子。但小说集中描写的是拉丽塔的家庭中三代女子的生活现实。在路易斯安那州中部山林沼泽地区凯恩河沿岸这个由法裔克里奥尔白人、自由有色人、有色黑奴和黑奴生活在一起的特定地点,在蓄奴制和南北战争后蓄奴制被废除及战后南方恢复重建的特定时代,演绎了黑人女奴苏塞特、混血女奴菲洛敏和艾米丽所怀有的梦想、坎坷的经历和梦想的幻灭,记录了她们如何相互支持,为子女创造一个好于自己所具有的生存条件的努力。

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因而展现的是不同于我所熟悉的蓄奴制的图景。这种对熟悉的题材的陌生感促使我进行更多的思考。

每一个人都有梦和憧憬。9岁的黑皮肤女奴苏塞特希望和小姐奥琳一样受教育、一起在圣奥古斯丁教堂里面穿着礼服接受圣餐礼、和自由有色人小伙子尼古拉斯·穆龙在教堂里正式结婚。主人的朋友、白人男子尤金在苏塞特14岁时占有了她。初期这给了她朦胧的希望,但是很快希望就变成了绝望和空虚。生下一儿一女后,苏塞特的全部思想都集中在尤金能否给孩子们自由,家人是否能不被拆散上。但是等待她的是主人去世后的黑奴大拍卖。她能够做到的只是到处乞求,使女儿菲洛敏没有离开她。在24岁这个应该对生命和未来充满了希望的年龄,她的梦彻底幻灭了。“苏塞特的白礼服、圣奥古斯丁以及子女获得自由的旧梦证明是极端愚蠢和无法实现的。”

菲洛敏的梦和憧憬体现在她所看到的显现中: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房子,把被卖后分散的家人重新团聚起来。命运只吝啬地给了她短时间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在克里门特被远卖他乡后,面对主人的亲戚、种植园主白人纳西斯的纠缠,菲洛敏作出了选择。她要利用纳西斯对她的迷恋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南北战争结束初期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她促使纳西斯给了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在物质上为他们提供较为优裕的生活。20年后当纳西斯为了成为合法的继承人,和白人女子结婚的时候,菲洛敏拥有了一块土地、盖了自己的房子、把大部分四散的家人搬到了自己的农场上。

艾米丽尚在儿时南北战争就结束了。她只有四分之一黑人血统,从外表上看已经和白人没有什么区别。她识文断字,娇小美丽,深得父亲纳西斯的宠爱。她的梦是不受外界干扰和所爱的男人一起过她自己的日子。在内战后南方白人种族主义气焰日益嚣张、黑人受到歧视没有任何权利的社会中,肤色白皙的她在内心经历了痛苦的和自己母辈认同的过程。她和白人男子约瑟夫之间有着真挚的爱情,但是遭遇比苏塞特和菲洛敏更为悲惨。她的一生都是在社会力量的摆布下生活,她也用摆布了自己一生的种族歧视的观念摆布周围的人,不许女儿和肤色深的男人交往,结果两个女儿终身未嫁。她歧视儿子的深色皮肤的妻子。她在去世前不久和外界的最后一次接触中所受的屈辱,高度浓缩了她表面上不是黑奴而事实上毫无自由的一生。

和这三个黑人女性的生命紧密相关的三个白人男子又有着怎样的的生命轨迹呢?他们是自由的,可以从法国来此创业,也可以想走就走。他们可以要想要的女人。但是可以说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幸福的。看起来尤金只把苏塞特作为发泄性欲的对象。但是他后来和一个自由的有色女子共同生活了很久。如果苏塞特不是个女奴,也许和尤金共同生活的人会是她?纳西斯对菲洛敏有着难以解释的迷恋,和她的关系持续了20年。他最终离开了菲洛敏,是因为按照法律,他和菲洛敏的子女不能继承他的产业,在他感到老之将至时,他需要一个白人子嗣来继承他毕生创造的财富,因此和一个白人女子结了婚。但是他善待他和菲洛敏的每一个子女,并且给了菲洛敏能够安身立命的土地。如果法律允许他和菲洛敏正式结婚,子女能够继承他的财产,他会离开他们吗?读了这部作品的人都无法怀疑约瑟夫和艾米丽之间有着真挚的爱情。法律不允许他们结婚,但约瑟夫比纳西斯进了一步,他把艾米丽搬进他家,和她共同生活。艾米丽也和他一起经营商店。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受到内战后白人极端主义分子和传统势力的仇视,不断发生的血腥暴行和对约瑟夫的直接威胁使他为艾米丽和子女们的安全担忧,为了保护他们,他最终和一个白人女子结了婚。但是当他坚持要在遗嘱中把财产留给他和艾米丽的子女时,他被杀死了。

三代人的悲剧揭示的是时代和制度造成的悲剧。从具有人身自由和被剥夺了人身自由的人的破灭了的梦想中,也许可以为读者呈现出美国蓄奴制的另一个层次上的罪恶。

财富500强的公司要找到一个高级雇员不是一件难事。能够以持久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怀着深深的爱重构在黑奴解放前后共一个世纪中,在路易斯安那州凯恩河地区各阶层各种族的人的生活氛围,重构一个黑奴家庭以女性为主线的命运,这不是一件易事。感谢拉丽塔·塔德米为我头脑里的美国黑人历史的画布上添抹了鲜活的一笔。我想,苏塞特、菲洛敏和艾米丽的梦想终究得到了实现。菲洛敏不是说过吗,母亲是女儿花园中的岩石,女儿是母亲花园中鲜花。《凯恩河》是在几代母亲的耕耘下,在女儿手中开放出来的鲜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