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2002-12-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琳琳 我有话说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引发了我国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重组活动,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课改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目前已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的新课程《历史与社会》,充分反映了课改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但由于此次改革力度较大,许多初次参加课改的老师难以适应,课堂效果不理想。为了给广大教师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教学思路,促进课改实施,上海教育出版社依据自身优势,充分准备、积极探索,尝试出版了《国家实验课程〈历史与社会〉案例集》。

更新观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无论教育的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爱”都应该是教育的核心。热爱学生,既是教师品德高尚的表现,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和手段。可我国目前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以致原是一种以教育任务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师生关系逐渐被异化为“人-物”的关系,学生在其中所充当的更多是趋于物的角色,缺少为人的尊严和权利。针对这一现状,新课程明确提出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案例集的撰写者都是来自国家首批实验区的教师和资深教研员,经过前期的通识培训,他们已经深刻领悟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内涵。充分认识到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因此,在案例设计和具体实践中,他们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平等的原则。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有心地利用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从案例集的一篇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每一位课程实施者对孩子的那份热爱。这份爱,因为注入了一种平等的换位思考的理性和宽容而不再显得那么居高临下,也不再使孩子们感到压力重重。对他们来说,老师更像是一位知识丰富、年纪稍长的朋友,他们可以和老师自由地交谈、争论,甚至在某些方面指导老师。这样既吻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亲近。

二是公平的原则。公平是学生对师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爱学生的基本原则。细读案例,发现投身课改的老师们已对“公平”有了更深层面的阐释。通常意义上的公平就是一碗水端平,既不对优等生另眼相看,也不对后进生不理不睬,平均向学生分配师爱。其实,这种公平还不是价值最大化的公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感情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关爱。对那些很需要关心和爱护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师爱;对那些颇有独立自理能力的学生,教师则可少分配点师爱。案例中一些细节的精心设计,往往给人许多意想不到的启发和警示。

三是赏识教育的原则。赏识要有发自内心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才能做到。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如何理解“全面发展”一直是教育者们长期思索的问题,学习偏科的孩子曾经令家长、学校深感烦恼。如今,在这一问题上,参与课改和案例编写的老师们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全面发展的确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技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因此,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健康地成长。

致力实践 探索教学新思路

编写此书的一个明确目的是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帮助,这就要求案例集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学案例不能是杜撰出来的,其素材必须从实际教学中收集而来,并从教学任务、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相关信息。

案例集中的每一个案例都首先交代清楚是关于什么主题的案例,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疑难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是所有的教学实例都可以作为案例。案例的设计显然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所有案例的主题就形成了一门课程教学的框架。除主题外,案例背景也作了很好地交代,这样既便于案例的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主题,使之能设身处地地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能摆脱背景的束缚,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灵活变通,从而更有效地探讨问题、促进教学。

尤其可贵的是,案例集突破了传统教学设计的呆板和枯燥,充分发挥案例描述的文学性。无论主题是多么复杂、枯燥,作者都对案例的素材进行了文学的加工和科学的组织,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使每一篇案例都成为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纯粹的课堂实录。

为方便广大教师的参阅、学习,案例集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的编排程序选编,每一课内容都提供相应的案例。同时,鉴于我国目前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每课内容的案例都设计为A、B两个或A、B、C三个版本,以供不同需要的教师选择使用、互相借鉴。

迎接挑战 塑造教师新形象

教师是承担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专业创新的潜力。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归纳,从而,不断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和突变。这种飞跃和突变不是一次性整体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它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培养和培训,使教师教育终身化,案例写作对每一位写作者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总结和升华,对每一位阅读者来说,则是一次学习和借鉴。但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位老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的情况,只有创造性地利用这些已有的案例,才能最终获益,使自己得到完善和发展。

毫无疑问,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面临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教改中的教师,将是新世纪中国社会上最具变化的职业之一。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迎接挑战,不断完善自己,尽快从传统的角色中蜕变为时代所需要的新型教师,无疑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