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汽车图书能否紧跟“汽车时代”

2002-12-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陈香 我有话说
“总有一款适合您”,这是手机的广告,但时下让人眼花缭乱的汽车更新也让人有此感觉。可是汽车图书,您能找到您适合的那一款吗?汽车的迅猛增长和更新换代,对出版周期相对较长的汽车图书出版界是一场春雨,还是一个噩梦的开始?汽车产业如此之快地发展是否预示着汽车图书出版春天的到来?眼下,不少车迷已经开始了他们没完没了的抱怨:汽车更新换代如此之快,为什么相应图书的出版不能紧跟?

汽车迅速更新换代 相关图书缺乏让读者无奈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邢先生已经很少阅读汽车图书了。他告诉记者,汽车图书的出版太滞后,要了解新型汽车的外观、性能以及相关的汽车知识,装帧精美、时效性强的杂志更能吸引他的眼球。但他也承认,报刊东抄西剪的内容太多,要了解更系统、更科学的汽车知识,他还是更愿意选择图书。杨律师早已把买车列入了他的“一年规划”。让他头疼的是,关于新车型的外形、性能、配件、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尽管车商说得天花乱坠,杂志资料漫天飞,但他更希望能看到一些更为权威、客观的东西,他希望图书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技术工程人员王先生则表示,他希望能看到一些比较前沿性有关新型汽车技术的图书,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国内的汽车开发水平。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读者们对迅速更新换代的汽车图书和相关技术图书还是抱有一定的市场期待的。只是,如果汽车图书市场存在着一桶金,为什么我们的出版社没有看到?业内人士也有他们的理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罗勇说道,当下汽车车型推进的速度太快,甚至不给出版社和作者一个缓冲的时间。而且,相关图书市场是否是一桶金,这还是值得商榷的事情。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车图书编辑室主任王振军告诉记者,汽车技术这一块,国内和国外相差很大,引进新车型、引进新技术,厂家是保密的,尤其是合资厂家,绝对不允许把厂家的资料公开。因此,新工程技术图书的写作是有难度的。同期引进国外前瞻性、前沿性的图书,因引进成本过于高昂,读者对于定价又难以接受。基于同样的原因,即使出版社下大工夫能邀请到一些厂家的技术人员编写维修使用类图书,也会有一个滞后期。西实谊汽车图书公司总经理宋少恢仔细分析,汽车技术已经基本定型,新车型虽在外观和局部技术上有细微变化,但已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图书不是报纸杂志,它前期投入的成本是高昂的,如果为了某些检测数据、检测方法和使用仪器的细微差别而贸然出书,其结果只能是出版方血本无归且积压库存。相关的使用维护图书,可再做的文章也没有多少。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汽车图书编辑室的蓝副主任也提到,中国开发汽车行业的时间短,出版汽车开发、汽车技术的图书时,他们会尽量照顾大多数技术人员和高校师生的需要,不能太超前。

另外,尽管巨大的车迷群体的存在让出版社不敢忽视,但进入为普通的汽车爱好者提供有关的新型汽车读物市场让他们疑虑重重。现代人获得汽车类信息的渠道越来多,几乎各大报纸都有自己的汽车版面,论资讯的快速及时,图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报纸相比较的;而汽车杂志也有“水涨船高”的汹汹之势,论印制的精美和信息的及时更新,图书也是处于尴尬的位置。罗主任还表示,正是因为汽车更新换代太快,读者的口味也愈难揣摩,车迷的选择面太大,读者的关注点太散,出版社倾尽全力,也难以满足林林总总的需要。王主任也无可奈何地表示,汽车文化类的图书,引进的版权费用,同时要全彩印刷才能真正吸引读者的眼球,定价相对要高。目前国内的读者还不具备这样的消费能力。更何况,用买一本杂志的钱就可以满足欣赏的需要,又何必买书呢?

“三无”手册大受青睐 正规出版物缘何芳踪难觅

就在出版社为拓展什么市场、如何拓展市场而忧心忡忡时,一些无书号、无出版社、无定价且也不正式上架的资料类非正式出版物却已经占据了汽车图书市场半壁江山。

全国最大的汽车图书专卖店西实谊书店销售的汽车图书有1000多种,其中有100种左右属这种资料。该店全年的销售码洋中,这类资料占了40%,书店的利润有一半是从它们身上赚来的。也就是说,100种资料所挣的钱抵得上900种书的获利。这些被出版社视为非法出版物的汽车资料有着何样的魅力呢?上海大众推出一款车叫帕萨特B5,刚刚开始卖,大街上目前还没见到有跑的,可是就有人已经开始出售该车型的修理手册了。据宋少恢介绍,这些信息类手册的作者是各路“神仙”,如各汽车工业协会、各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各资料技术交流中心,等等,内容非常切合读者的需要,如上一年生产的新车型的车型手册并配图片、新型汽车的消费维修指南、行业内比较前瞻性的专业性的东西。尽管它们的定价极其昂贵,但却是“周瑜打黄盖”,愿意充当黄盖者络绎不绝。在新华书店一般见不到这类资料的销售,但是在二渠道,比如专业书店、汽车配件城书摊等处,却是它们在唱主角。有人估计,这些资料占有整个汽车类图书市场的一半份额(我们暂且把这些资料也称之为“书”),汽车图书五强约占到四分之一,其他出版社占剩下的四分之一。这种汽车类非正式出版物对市场的占有程度之高,在各类图书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记者采访购买这些资料的人,所得到的答案是众口一词:“这些资料出手快,内容新,很实用,虽然贵一点,也算了。”毕竟需求决定了消费。然而在众多大社,具备相应灵敏的市场嗅觉和果断快速的操作能力的策划者也是不乏其人的,为什么出版社的编辑们就不能从中得到启发,开发类似的正式图书呢?

信息的甄别、鉴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正式出版物从调研开始,确定选题、专人组稿、实行“三审”到严格的图书质量检查,以质量确立自己的权威性、系统性,当然不会像这些不规范的资料一样,“说出手时就出手”。罗主任也提到,违规操作自然是快的。当然,其中还有原因。信息类手册因为在搜集资料时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或因为太过专业、印数较少,定价起码是按印张进行常规定价的正式出版物的三倍以上,才能保证不亏本。而正式出版社虽然也可以进行非常规定价,但出版社更多的是考虑市场消费的接受程度,自己图书产品销售覆盖面的问题。对于一家出版社,固然要赢利,但他们更重视的是出版社的品牌、形象。更何况,如果定价高,很大一部分发行利润已经在发行折扣上转让给中间商了。当然出版社也可以采用直销的方式,直接让利给直接读者,可以减少利润空间的损耗,但是这必然损害一级批销商、二级批销商等中盘的利益,而出版社大量的图书还是要通过中间商达到迅速大量铺货、占领图书市场的,所以还是要照顾中间商的利益的。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些话可能太过专业。但实际情况的确如此,也不知道读者们能否理解,能否接受。”业内人士苦笑着对记者说。但他们理解读者的选择。他们承认,这些资料的内容的确新,是他们按正常出版方式难以做到的,恳请读者理解出版社的难处。

汽车图书不是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听专家评说

据今年开卷图书公司提供的调查资料,汽车图书市场零售达4000多万码洋,市场容量相对来说已很小。汽车图书市场是不是像调查所显示的已经饱和?汽车图书有没有出版空档?

事实上,业内人士从来没有放弃过培育相关汽车图书市场的努力。机械工业出版社就尝试过将书的系统性与杂志的时效性相结合,与杂志合作,将书杂志化,如《车迷大世界》等。但由于销售平台的问题,毕竟杂志走邮局,网络延伸到大众读者,而出版社走书店,网点延伸受到限制,该书的销售并不如他们原所估计的好,但类似的探索他们还会继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则认为,汽车图书要为读者提供完整、深入的东西,选择要系统,固化程度要深,当然会与出书速度形成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办法就是,编辑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西实谊已经在积极筹措信息类图书的出版,张振志的《汽车消费指南》、《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手册》已经出版发行。尽管宋总经理略带“惆怅”地言道,“消费者的脉不好把”,但他对自己两套新书的前景还是满怀信心,“品种要做起来”。而人民交通出版社的编辑们从源头上深挖相关图书滞后的原因:技术类图书,重点在开发作者。真正有水平的作者,大都承担着重要的科研任务、教学任务,写书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且与工作冲突,但他们会尽力挖掘作者。同时,他们也承认,以前的技术图书、使用类图书多是大而全,从原理开始泛泛而谈,以后的图书会尽量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找准定位,满足不同族群的要求。对汽车文化类图书,他们会充分发掘图书信息客观、全面、系统的优势,想法培育自己的读者群。

专家还是给了业界一些有益的提醒。出版社要出好类似的书,要有人下到下边去,真正做一些实际工作。到市场中去,找真正新活的点;选择一些院校或培训基地,作为长期合作、深入研究的伙伴。出版界还可以办一些技术咨询、培训班等,通过厂长、经理们了解动态的信息,达到互动双赢的目的。消费市场是可以培育的,可以在使用类的有关新型汽车的图书上下功夫。

商业时代呼啸而至,没有人能真正抓住“速度”这个小精灵。汽车频繁更新换代,相应的图书市场不是一桶金,也不是一块鸡肋。需求决定消费,正如出版人所言,“读者有需求”,市场就存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