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沉静的眼,平和的心

2002-12-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蔺海波 我有话说

《清贫思想》是一本内容与文字都很优美的书。

说它内容优美,是因为在浮躁、喧嚣与骚动的今天,它仿佛是为炎炎烈日下行走得口干舌燥的旅人准备的一碗清冽的甘泉,也仿佛是为在觥筹交错中食腻了鸡鸭鱼肉的富裕起来的人们准备的一盘清淡的小菜。

说它文字优美,是因为优美的内容配合以译者精心调养和呵护的浅白文字,使得原作者的思想内核,经由译者,或者说是在译者的再创造中,获得了生命本相般的质朴。译者对原著恰当、妥帖的处理,益加单纯、清澈了原著的主题,使得原著于单纯、清澈中凸显的意义益加鲜亮与生动起来。

初见《清贫思想》是在1998年盛夏,记得在中国美术馆边的韬奋三联书店里,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这本书,在众多的书籍中,以别致的书名和牛皮纸封面攫取了我的视线。翻检着译者和著者的前言、目录和正文的几个段落,立即被它吸引,仿佛有拂面的凉风袭来,于酷暑中有如触及到了一块滴水的冰块,感觉十分的惬意,便毫不犹豫地将之买下,于是,《清贫思想》,这本日本人中野孝次写的书,在那个盛夏,成了我手边的一碗凉茶,枕边的一股清风。

日前整理书橱,又见到这本装帧朴素的书,不由得又将它抽了出来,但见书中划着不少油笔和铅笔的道道,还夹着昔日记下的半页书笺,于是,将它重新挪至床前。

《清贫思想》文字浅显,却颇见著译者的文化与文字功力。从构成全书的24篇随笔的几个小标题,可知书的内容和主题,如“袋里有米,炉边有柴,还要什么?”、“我画画是为了自己高兴”、“青叶嫩叶,何等尊贵”,如“被物质所控制,何其愚蠢”、“人的需要并不多”、“美在清贫”等等。在这些随笔中,中野孝次讲述了日本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良宽、西行、兼好、光悦、芭蕉、池大雅等的生活故事,借助这些僧人、文人、画家、旅行者、隐士平凡而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野孝次呼吁,当代社会中的人,亟需学习和汲取这些先辈们身上的清贫思想,即:生活应尽量简朴,摆脱物欲缠绕,让心灵悠游于平和自由之境。在日本商品出口全球,而富足的日本人却不为世人恭维的当下,中野孝次意欲以民族历史上重视心灵世界的名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为世人进行日本文化的导游,启示今天的日本人珍视这些传统,而不要仅沉湎于物品制造与金钱崇拜,不要一味地追逐富贵荣华。

对贫富问题的思考贯穿了《清贫思想》的始终,作者嫌恶贪婪而致富的行为,认为人拥有的物质越多,心灵的空间就越少,越来越成为物质的奴隶。书中,中野孝次讲述并讨论了历史文化名人们一些看似荒诞不羁,实则体现出人的精神的故事。如《这样的茶罐就该三十枚金币》,写日本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光悦(1558-1637)年轻时执迷于器物,拒绝卖家减价出让的好意,以变卖庄园等筹来的30枚金币,换回他喜爱的陶制茶罐,又断然拒绝以300枚金币的价格将茶罐出让。随着年龄的增长,光悦又把那些宝物悉数送人,自己只用最粗鄙的茶具茶品,以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安宁。

反对物质至上的中野孝次,主张人应当具有一种纯粹的生活能力,过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在《袋里有米,炉边有柴,还要什么?》中,他对一生不与金钱结缘,住草庵、以乞食为生,却有着悠然心境的僧人良宽(1758-1831)大加赞赏。良宽一生不以卑躬屈膝换取出人头地,不求取广进的财源享受富贵荣华,却蓬勃自己的心灵,率性而为。由良宽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中野孝次“省察到在现代文明中娇生惯养的人是多么的脆弱”。

类似的故事,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尤其是在中国佛教典籍中随处可见,而且,人和事的年代更为久远,也更加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换言之,中国文化的精神资源极其丰富,并不缺乏《清贫思想》这类域外的维生素。实际上,日本的这些文化名人很多都浸润过中国古代文化的滋养,从这些浮世绘样的日本故事中,可以显明地感受到中国儒家哲学及佛道思想的风采。

因此,《清贫思想》的意义,我以为并不在于让我们了解了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那些文化人独特的处世方式,而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在物质极大地丰富起来了的日本,人们当下的精神状况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缺少什么?他们在寻找什么?他们在反思什么?

两番阅读《清贫思想》,听中野孝次和译者舒缓从容地讲述那些传奇人物的人生故事,听他们分析当代人何以对这些具有传奇经历者的生活方式情有独钟,仿佛是在与智者,也似在与朋友推心置腹地聊天,获得的是一种“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的感受。

在物质极大地丰富起来的今天,追寻先哲们那沉静的眼、平和的心,会不会是一种多余?会不会成为没有富裕起来的人们用作“精神胜利”的灵丹妙药?译者介绍的情况解除了我的疑虑,《清贫思想》在10年前于日本出版后,“立即在日本形成了一股阅读热潮。好几个月在十大畅销书排行榜上蝉联榜首,更保持榜上有名达两三年之久。这样一本有关传统文化、人生哲学的书,在物质至上的社会如此畅销,这实在是一个奇迹”。看来,富起来的日本人还是需要呼一口清新的空气的。

《清贫思想》可以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意义与追求进行一些思考,进行一下检讨,也许,思考与检讨不会很精细,却会产生一点痕迹,也许痕迹不会很深,只是一点朦胧迷离的意绪,但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将我们不断膨胀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予以稀释和排放,滤除其中某些杂质,甚至就因此醇化了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由光怪陆离的纷繁走向了生命的澄澈,使我们拥有了沉静的眼、平和的心,拥有了一份生命的快乐,也未为可知。

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已处于作家叶永烈在20多年前创作的小灵通畅游的“未来”世界并不为过,当年使小灵通感到惊异和不可思议的一些事情,已经成为了我们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存在,20几年间,我们的物质极大地丰富起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条件和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感慨今非昔比的巨大差异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少时的那股优游与从容,对理想的那份单纯而执著的追求也逐渐地远离我们而去,不是吗?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是在干自己真正愿意干的事?有多少人能真真正正、潇潇洒洒地为自己活一回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