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完美何以有罪?

2003-01-08 来源:中华读书报 孔明安 我有话说
《完美的罪行》一书是博德里亚尔后期的一本重要的但又非常晦涩难读的哲学著作。该书已于2000年由王为民先生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当今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博德里亚尔从现代技术的视野出发,从完美的视角出发,对实在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从该范畴来引申出了有关实在与虚拟的后形而上学问题。

何谓完美,它又有何罪?这是一个阅读《完美的罪行》的读者倍感困惑的问题。每一位读者都会发问,博德里亚尔这位思想大师,为什么把“完美”与“罪行”这两个看似非常矛盾,而且意义完全冲突的范畴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既然是完美,那它就不应该有罪,既然是罪行,那它又如何完美呢?因此,搞清楚“完美的罪行”这一概念的逻辑困惑,厘清这位哲人的深邃的哲学洞见,就显得很有必要。

所谓“完美的罪行”,其实是一个法律上的用语。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犯罪时,不露马脚,完美无缺(perfectum)。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完美”?从字意上讲,完美就是“无缺陷”,也可以说就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它表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逻辑上讲,完美是一个形容词,一个修饰词,而非一个主体,也非一个对象,何以要让它来承担罪名呢?或许,我们可以从辩证法的视角出发,从完美的对立面,也就是邪恶来进行理解。一个物或对象,由于太过于完美了,反而会走向其反面,并导致邪恶等等。这一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而且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它从完美和邪恶之间的辨证转化的角度出发,给人以辩证的启迪。但是,很可惜,这一理解也不符合博德里亚尔本意。因为,博德理亚尔声称,他的思想不是黑格尔所讲的对立双方的互相转化,而且,他也不赞成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命定策略》一书中,博德里亚尔说到,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命定的,事物按其自身发展至极限的策略,直至崩溃。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癌症的病变。我们知道,癌细胞的扩散,并不会导致其对立面,即病体的痊愈;相反,一旦癌细胞扩散,它就一直以超常的速度扩散,直到把所有正常的细胞全部吞噬,使生命毁灭为止。所以他在其中说到“世界不再是辩证的,它肯定要走向极端,而不是平衡;它肯定走向激进的对立,而不是调和或综合”。因此,我们不能从完美与邪恶的意义上来理解完美的罪行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完美呢?

要理解完美,我们必须从现代技术出发来理解完美。所谓的完美,首先指的是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而达到的至善至美的境界。从人类发展至今,除了大自然的造化所形成的自然的“完美”之外,堪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比拟的,惟有科学技术才具有如此的威力。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的人为的完美,得以超越自然的完美。所谓的“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等自然界的罕见现象,对于现代技术而言,简直是“小菜一碟”。最典型的莫过于现代的IT技术。由于电脑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使得许多的幻想都变成了现实,而且IT数字技术所达到的“以假乱真”程度,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一张经过电脑扫描并再加工处理的合成照片,不知要比一般的照片要“好”多少倍,而且可以以假乱真,用博德里亚尔话来说,仿真并不是本真,但它却超越本真,它比本真(实在的真)还要真,也就是一种超真实的真。从这点看,完美的罪行是和博德里亚尔的仿真,虚像的技术观点相关,与他的命定的理论密切相联的,与高科技联系在一起的。21世纪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原始的刀耕火种,而是一个充满了现代技术的世界。现代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已经可以克隆出自己的原形。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刻上了现代高技术的烙印。

人们正是通过发展现代高技术来追求完美物的完美,人本身的完美。高技术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差异的消失,并在技术上达到了真正的同一和完美的地步。如博德里亚尔所说,不再有他者、敌人、掠夺者、消极性、死亡、相异性、诱惑、秘密和命定等等;而是沟通、谈判、伤风败俗的克隆和性冷淡等等。他在《完美的罪行》一书还通过一首诗来列举了完美的表现形式(《完美的罪行》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07-108页)年,诸如克隆、美容、透明性、诱惑和死亡的避免等等。

既然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完美,那么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完美何罪之有?博德里亚尔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完美的罪行就是对“实在的谋杀”。在该书的前言中,博德里亚尔开宗明义地说到:“本书写的是一桩罪行……谋杀实在罪的始末。也是消除一种幻觉……根本的幻觉,对世界的根本性的幻觉的经过,实在不会在幻觉中消失,而是幻觉消失在全部的实在中。”因此,按照博德里亚尔的说法,“谋杀实在”的罪名就只能罩在“完美”的头上了。由此,对“完美的罪行”的理解就和传统形而上学的“实在”问题联系在一起。由于技术的完美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使得原来的实在世界被技术上的完美掩盖了,被遮蔽了,我们再也看不见实在,不知道实在为何物了。那么,完美是如何谋杀实在呢?在博德里亚尔看来,完美对实在的谋杀,正是通过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方式,使实在消失了。“完美的罪行是通过使所有的数据现实化,通过改变我们所有的行为,所有纯信息的事件,无条件实现这个世界的罪行——总之:最终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克隆实在和以现实的复制品消灭现实的实物,使世界提前分解。”(博德里亚尔:《完美的罪行》,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9页)

我们看到,博德里亚尔在这里把完美的罪行和现代数字技术,以及生物学上的克隆技术等联系起来。博德里亚尔这一话语使得“虚拟与实在”这一当今最时髦的技术哲学问题凸现了出来。它反映了博德里亚尔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决定论者。在他看来,不是现实的“实在”决定了“虚拟”世界,相反,是“虚拟”的“数字和克隆”技术决定着现实的世界。它们“消灭现实的实物,使世界提前分解”。在他看来,由于“完美的罪行”,实在被谋杀了,我们不再生活在一个自然实在的世界中,而是在一个被虚拟技术笼罩的虚像世界。这个世界完全是被现代技术“虚像”化了,完全受制于现代技术。对于博德里亚尔的这一技术决定论思想,我们并不能完全认同。虽然现代社会无处不打上技术的“烙印”,但还有其他许多复杂的因素也制约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博德里亚尔所谓的技术决定论至多一种极端的情况,它并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比如,以我们最熟悉的核技术而言,当今世界上各国所拥有的核子武器,一旦发生世界大战,就足以使地球毁灭,造成核冬天,并使人类和所有的生物全部消失等可怕的后果。但这仅仅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其实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士对核子武器的反对力量,也同样不可小视。同样,对于克隆人也是如此,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出发,目前克隆人已经不成问题,如果不加以限制,世界上将会出现不少的克隆人。但是,克隆人在各国都遭到了社会伦理和法律制度的限制。反对克隆人的强大声浪,还是阻止了克隆人降临人世的匆匆步伐。也就是说,在我们对技术进行反思时,要避免博德里亚尔那种撇开技术的社会因素,来单纯地考虑技术这一单一因素的决定性这一偏颇的思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