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型精美画册《朱仙镇木版年画》

2003-01-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泳 惠萍 我有话说
一到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我国最具民族节日特色、最有年节意味的爆竹和年画了。提到年画,不能不追溯到我国历史上木版年画最早发祥地朱仙镇。

生长于丰腴沃土

朱仙镇位于古都开封西南20余里,因战国时代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朱亥故里在这里而得名。宋、明时期为中原重镇、商贸中心,与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合称为中国四大名镇。北宋末年,民族英雄岳飞曾率军在此大破金兵,威镇四海,给朱仙镇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朱仙镇木版年画可谓我国民族绘画的一支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蕴的文化艺术内涵。它源于唐朝,兴于宋代,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九月九日是朱仙镇举行年画庆典的节日,届时在朱仙镇关帝庙举行“门神会”,进行年画交流贸易。年画销售和订货盛况空前。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东京(今开封)木版年画民间作坊有300多家,就连宋室宫廷也开办有年画作坊。明清时期,仅朱仙镇及周围的300多家作坊,年销量即达百万张以上,远销全国各地。当时陕西、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也相继出现了木版年画作坊,他们也都是由朱仙镇民间艺人迁徙而去,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都与朱仙镇木版年画相似。那时,朱仙镇真可谓“家家都会沾染,户户皆善丹青”。

独特的艺术魅力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小说戏曲中的英雄豪杰等,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和传扬;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和仰慕。它的作者也都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构图上自然和谐,风趣耐看,装饰性强,很符合民间人们的欣赏习惯和爱好;在用色上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在用料、用纸和印制上他们也很讲究,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国宝”,许多著名大家对朱仙镇木版年画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朱仙镇年画不愧为中国年画之鼻祖。”

守望中希冀发展

近年,随着人们欣赏角度和喜好的转换,朱仙镇木版年画遭到冷遇,年画市场逐渐萎缩。再加之老艺人们的过世,现在能掌握朱仙镇年画雕版和印制技术的艺人已寥寥无几。

所幸,近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倡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具体主持和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近日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决定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首先从木版年画开始。

大象出版社在这次“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背负使命,首当其冲,社长、总编亲自策划,投入大量资金,选调最精干的编辑、采用最好的材料、争抢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出版了精美的大型画册《朱仙镇木版年画》,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朱仙镇木版年画》收集了所有能收集来的大量有关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珍贵历史资料以及各种研究成果。经过整理和编辑,把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形成的起源、现存的早期木版年画、年画繁荣和发展的历史、年画的特点、年画的故事、中药炮制颜料的说明、雕版与印刷技术,以及一些附件,均集于一书,用翔实清晰的版图与简明的文字相结合,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和注说,把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产生的历史渊源、沿革和发展脉络介绍得清清楚楚。打开画册,我们仿佛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展览馆,从中可以看出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我国美术史上所占据的特殊重要位置和历史价值。有专家认为,本画册的出版对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专家和学者、艺术爱好者和年画收藏者都有很好的史料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和参考价值。这对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弘扬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我国民间艺术做了一件功不可没的大好事。

朱仙镇木版年画正在从沉寂中醒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