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寻找健康的人生

2003-01-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唐欣 我有话说
《非常日记》 徐兆寿 著 敦煌文艺出版社

徐兆寿的小说《非常日记》是一份非常独特的文本,它的关注点和用力处并不在文学本身。它的故事简单,线索清晰,人物形象不复杂,语言只能说是明白流畅,它的写作策略可能是试图省略掉冗长的交代和形式矫饰,直接进入状态。小说的主体部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日记体,也给我们强烈的现场目击感。我们发现,这种记实性(至少它给我们这样的感觉)较之虚伪,较之刻意的文学形式主义,似乎更具震撼力,它提供的,是事实本身的力量。

应该承认,这不是一部让人愉快的作品,毋宁说,它让人心情沉重,甚至恶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或一群出了毛病的年轻人,而这种毛病严重到最终让人弃绝自己的生命。我们自身的经历和阅历告诉我们,这并非个案或偶然现象,事实上,它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质。人们希望看到同类的问题,看到同类的困惑,甚至(超出了文学)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并获得解脱,徐兆寿基于作家的良知、敏感和责任心触及并勘探了这一题材,本身已是勇气和勇气的胜利。

成长的烦恼,性的觉醒和困扰,确立自我价值,寻找并追问生命的意义,这些并不是大学生的专利和特权,但相对宽松的环境,一定程度上的超功利、超实际生存竞争的特点,又确实让他们更可能直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通常讲,青春或者青年时代是关键的,重要的,关乎一生的,潜台词实际上就是说,它是危险的,莫测的。穿越这片惊涛骇浪,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经验和烙印会贯穿并影响我们的整个生命,但那会儿我们往往是盲目和无助的。长辈,教科书,教育体系乃至全部社会文化要么重复一些无关痛痒,不切实际的高调,要么讳莫如深,不置一辞,任凭你挣扎在天地的海洋。我们能够挺过来多么意外,甚至,多么侥幸!

《非常日记》的引人注目之处,是它对性问题的正规揭示。《非常日记》中,徐兆寿把性带回了它的本体,它就是源于生命需要的自然冲动,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不得不经受的煎熬和折磨。它是这样汹涌、野性、蛮不讲理和难以控制,以至于它能如此扭曲和损害我们的心灵和行为。性本身纯属私人领域,而私人领域是允许怪癖存在的,林风的一些似乎变态的举动,在开明和通达的临床性医学看来,大概只是比较少见而非反常。林风自我判定的病态的压力,反而是更为沉重的精神负担。这里的悖论是,最具私人性的性,往往又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这样,它又有社会性或公共性,它至少必须以不侵犯和伤害他人为前提。所以,在坦然认可性的生物学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性的社会学限定性和规约性有所认识。毕竟,性作为人与世界、自身和他人的一项重要关系,在人格发育中的作用太致命了,性的质量关乎整个生命的质量,可以说,它是一个文明尺度。

由此,我们不得不放宽我们的视野,把性置于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之中——性乃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很难抽象和单独地进行讨论。徐兆寿向我们展示的,其实是远远大于性本身的文化背景,而林风的真正症结也正在这里,概言之,这是无爱的人生。在理想的意义上(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性应该是男女双方的互相给予和奉献,是共同的创造和救赎,如果把对方对象化或工具化,那你遵循的只是荷尔蒙的律令而不是爱的律令。我们发现,在林风的悲剧中(甚至也包括林眠、程一涛等人),最令人唏嘘的,恰好是——爱的缺席。而我们分明是感受到他精神方面的强烈饥渴的,于是另一个可怕的结论似乎就是,林风和他的伙伴们缺乏爱的能力。阅读《非常日记》的一个突出印象就是意识到这一代学生与他们的学长们(比方说80年代那一拨)的某种差异:激情消隐、使命感淡漠、注重实惠、专注于个人事务、沉氵面于内心生活,很难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这是时代的馈赠。热情外向的80年代人可能忙得无暇顾及这些个人琐事,至少,身体的感觉也许不会这样尖锐,而新一代对世界的认识正是从尊重自己的感受开始的,这显然是一种更为可靠的方法论。问题是,个人视角的特定性有时会是一种限制,在林风眼里,他的同学基本上是一群病人,卖西瓜的女人没有文化,表姐也有问题,而在我们眼里,自我感觉良好的女研究生,她的自以为是、昏聩过时的作家父亲,她的留学归来、博雅而脆弱的心理学家男朋友,也都多少有点滑稽。是世界原本如此还是我们戴上了一副滤色眼镜?我们在对自身关怀备至、照顾有加的同时,是不是对自身之外的一切多了一份防范和戒备的敌意?这种敌意同爱能够兼容吗?在我看来,对林风而言,对我们大家乃至我们的时代而言,也许,这正是症结所在。林风本人是不甘于此的,他读书,他思考,他写作,他想拯救自己,他想寻找生命的灵光,但我想,他可能只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虚幻的形而上云层降落到坚实的地面(顺便说一句,他的自首好像也缺乏拉斯柯尼柯夫的合理性)。或者,像书上说的,他的离去只是向我们启示另一种更为健全和健康的人生?

《非常日记》作为畅销书,在商业上的成功是不用说了,如果它还能引发我们反省自己和社会,那无疑是更有意义的另外一种成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